可是確切位置呢?誰能給個經(jīng)緯度出來?中外科學家和探險家經(jīng)過長年研究,卻不敢輕易下結(jié)論了。因為他們發(fā)現(xiàn)在干涸前,這座湖泊是在動的!
它不斷游移于北緯39°-40°,以及40°-41°之間,雖然只有一兩度的差距,可是湖水有時偏南,有時偏北,不停擺動,卻是真的!
羅布泊的擺動引起了無數(shù)爭論,很多科學家給出自己的觀點。其中瑞典人斯文·赫在親自在羅布泊探險后提出一個猜測。他認為羅布泊存在南北湖區(qū),入湖河水中攜帶大量泥沙,抬高一側(cè)湖底,就會導致湖水傾斜流入另一側(cè)。然而抬高的湖底露出水面后,又會因為風蝕再次降低。
然而因為缺乏可靠的證據(jù),羅布泊會動之謎仍未解開。
第二,羅布泊的形狀是一只人耳朵?
1972年7月,美國宇航局發(fā)射的地球資源衛(wèi)星拍攝的羅布泊的照片上,羅布泊竟酷似人的一只耳朵,令人驚悚的是,這只耳朵相似的不僅僅是輪廓,更包括細節(jié)。不但有耳輪、耳孔,甚至還有耳垂。

打開googleearth地圖軟件,搜索羅布泊,居然看到一只”大耳朵”!
如果有童鞋有興趣,可以去搜一下googleearth,羅布泊大耳朵之怪異恐怖,可以說是世界絕無僅有。這也是為啥老美會特別惦記這里的原因之一。
如果說羅布泊會動只是自然作用,那么像人耳朵又是怎么回事?
國內(nèi)科學家對此的解釋是,“大耳朵”實測面積為5350平方公里。照片上的大耳朵形狀其實就是羅布泊在不同滯水期積聚的湖濱鹽殼在太陽光下折射出的不同色彩輪廓。鹽殼中以氯化物為主的鹽分高度集中并生成了光譜反射性極強的晶體物質(zhì),并在衛(wèi)星照片上呈現(xiàn)出了一道道色調(diào)較淺的耳輪線。
綜上所述,會動還有人耳朵的不一定是人,還可能是羅布泊。
第三,城市憑空消失了?
還是之前提到的瑞典人斯文·赫定,這貨于20世紀初開始在中國新疆探險。
第一次探險羅布泊時沒經(jīng)驗,干糧設備什么的都帶齊全了就是沒帶水,結(jié)果差點渴死。不過之后他痛定思痛,發(fā)明了在冬季攜帶冰塊進入羅布泊。
1900年3月28日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那天赫文一行在羅布泊沙漠途中,他雇傭的當?shù)鼐S吾爾族農(nóng)民去尋找丟失的斧頭,突然遭遇沙塵暴。結(jié)果意外發(fā)現(xiàn)沙子下面埋著一座古城,赫文淚流滿面,自己終于不是在中國做無用功了——無故消失的樓蘭文明終于重現(xiàn)天日。
據(jù)史記記載,直至唐朝時,樓蘭還是個非常興旺的國家。為什么會突然憑空消失?
這也是羅布泊最著名的千古之謎。
有人會說了,前面的也就罷了,但是這一條跟我國偉大的科學家有神馬關系?別急,請大家注意,赫文發(fā)現(xiàn)樓蘭文明的時間,1900年。而彭加木出生是在此次事件發(fā)生的25年后,由此我們可以試著推測一下,樓蘭古國的發(fā)掘被外國人發(fā)掘也許也是讓彭加木關注羅布泊的一個重要原因。
而此次科考是否跟中科院企圖探索樓蘭文化也有一定的關系,我們可以暫時保留意見,在心里默默打個問號。

樓蘭古國廢墟。
第四,這不是第一次有人失蹤了?
羅布泊難入難出,又充滿神秘元素,所以膽大的探險者不止彭加木和赫文,古往今來,前來試圖解開它秘密的人不計其數(shù)。
敦煌也是羅布泊的一部分,唐僧就曾在自己的《大唐西域記》里寫過“沙河中多有惡鬼熱風。遇著則死,無一全者”,有的人甚至渴死在離泉水只有幾步之遙的地方,讓人無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