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二十年(1931年)日本人在天津發(fā)動便衣隊暴動后,天津法租界基本上控制了老西開地區(qū),但是并未正式并入法租界,而是屬于法租界的非法界外侵占區(qū)。
文革期間,教會活動被迫停止。1966年8月23日,圣若瑟主教座堂受到紅衛(wèi)兵沖擊,三座塔樓上的十字架被砸毀,二十世紀80年代恢復。
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兩座前塔樓圓頂?shù)牡鬃鶉乐卣饟p。
1979年開始落實宗教政策,歸還教產(chǎn),同年,底座動工修繕,1980年8月15日西開教堂竣工,正式對外開放,恢復宗教活動。
1991年8月,西開天主教堂被列為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同年被國家建設部、國家文物局聯(lián)合命名為“國家級優(yōu)秀近代工程”。
西開教堂的建筑風格屬于羅曼式,有三個并列的綠色穹頂,高達45米,每座穹頂上有一個青銅十字架。由于主教拒絕在穹頂安裝避雷針,20世紀50年代一個十字架被雷劈下,以后補裝了避雷針。不過20世紀80年代以后,周圍高樓疊起,教堂已經(jīng)不是最高建筑,避雷針就沒有必要了。西開教堂建筑主體是用紅黃色花磚砌造的,教堂內(nèi)有許多壁畫和大管風琴,前面院中有圣水壇,有左右兩道大門,信徒分男女從不同的門入內(nèi)。
西開教堂的結(jié)構(gòu)是帶廂堂長殿式,教堂橫殿和長方形教堂相交構(gòu)成十字連拱廊。大門采用拱門形式,通常用石頭做材料,在石門上鑿出一個拱卷,一個套一個拱卷由表入里,一個比一個小,最里層式木制大門。正廳從正門兩側(cè)到底部的祭臺,有兩排(每排7根)共14根立柱,形成三通廊式。中殿以疊式復合方柱廊,支撐大小半圓券頂。室內(nèi)八角形的穹窿頂及側(cè)窗均以彩色玻璃嵌作畫。內(nèi)墻彩繪壁畫,裝飾華麗,充滿宗教神秘氣息。西開教堂教堂入口左右筑有塔樓。
山東省博物館
山東省博物館去過省博物館的人都知道,博物館修得氣勢宏偉,外表全是漢白玉的,高有個四五層吧,每間房凈高不一樣,比如放恐龍化石的就凈高十多米,進去后會發(fā)現(xiàn),整個博物館是個“回”字型建筑,這樣,就在中間形成了一個天井,天井南邊是遠古用品展覽和明代大型戰(zhàn)船展,北邊是瑯生物展等等。問題就出在這個天井里,進去過的人都知道,里面是雜草叢生,還有些不知什么年代的斷碑,再加上四面的窗戶都是茶色的,顯得里面陰陰的。
有個朋友的朋友前年有天喝多了,不知上了什么邪勁,非要去博物館看看,看了一圈后,進了那個天井里,坐在地上歇歇,這一歇就睡著了,醒了后已是晚上八點多了!想出去卻發(fā)現(xiàn)一邊一個的門都鎖了,想喊人卻沒人聽見,就到了晚上十點多,他一看自己躺下的地方竟然是個古代的墓碑,然后突然莫名地感到害怕,就坐在地上,到了十二點多,他無意往上看了一眼,借著月光發(fā)現(xiàn)四樓有個女的在窗戶里探著頭看他,他以為是員工呢,喊了她好幾聲卻沒回應,卻發(fā)現(xiàn)他走到哪里那個女人就看到哪里,嚇得他不行了,再一看,卻什么也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