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是在我上上海西康路小學的學習階段,我的家中來了一位不速之客,母親讓我稱她為小阿姨。這小阿姨生的五短身材,不漂亮,但是對人特好,我小時候便感親切。這位小阿姨,我從未蒙面。
因為在我小時候的印象中,那是在學齡前階段,大阿姨、金阿姨曾經(jīng)來過我家,尤其那大塊頭大阿姨與母親間走動來往頻繁。因為大阿姨身體壯實,家境如意;金阿姨有暈車毛病,就少來我家。這小阿姨我就不認識了,于是母親告訴我“從前你外公外婆家很貧困,你大舅從小過繼給了大伯家,我與你大阿姨、金阿姨出生之后,過了好多年,你外公與外婆又生了小阿姨,你外公與外婆實在不能擔當肩上的重擔。
在你小阿姨很小的時候,你外婆、外公就將她送到農(nóng)村中當?shù)禺敃r還算殷實的一家人家家中,讓他們領養(yǎng),而且決定不讓自己的子女與親生父母相認。共產(chǎn)前,我與你大阿姨、金阿姨先后出嫁,家中的子女明顯少了。之后,你外公與外婆又生了小舅,小舅是外公外祖母的獨生老來子,小舅成為想當然的戴家獨苗。因為你大舅小時候便送給他大伯了。舊社會重男輕女,男尊女卑的思想盛行天下,所以小舅成為戴家的福星、希望,小舅得到“求學深造”,跳出農(nóng)門的好運,哪怕家中經(jīng)濟貧困也在所不辭。”
再說小阿姨在養(yǎng)母家逐漸長大,但是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墻,紙包不住火。小阿姨從鄰居這兒知道了自己的身世,知道自己是這家人家抱養(yǎng)的,不是親生的。小阿姨居然不痛恨外公外婆將自己送人的行為,她居然理解當時外公外婆是由于貧困,不得已將自己送給所謂的好人家。
養(yǎng)母自然不愿告訴她生母的住址,她千方百計打聽生母的下落,尋根問底,想盡辦法。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小阿姨的執(zhí)著下,終于被小阿姨打探到生母的下落以及兄弟姐妹的下落、已經(jīng)出嫁了的姐姐們,以及下放回到家鄉(xiāng)的小弟弟。于是小阿姨認祖歸宗,與自己的親生父母,同胞手足來往,走動。找到祖宗與同胞手足相認之時,小阿姨已經(jīng)由養(yǎng)母招了女婿入贅進家門。
因為那養(yǎng)母,先前一直不生養(yǎng),居然在年紀一大把時有了身孕,生出一個兒子。但是親生兒子尚小,養(yǎng)母還是善良,她把小阿姨還是作為親生女兒對待,為她招女婿入贅,讓弟弟成年后自己建房娶媳婦。養(yǎng)母還是要把小阿姨留在自己的身邊,故以后小阿姨與養(yǎng)母的兒子是在一個生產(chǎn)隊,關系真還是融洽、合拍。
我在小學求學之時,小阿姨的認祖歸宗,認識同胞手足的行為,小阿姨的突然來到,讓我人生又認識了一個大好的阿姨。自從小阿姨的認親以后,不管春夏秋冬,寒冬酷暑,小阿姨一如既往的會把自己在浦東辛勞栽種的時令蔬菜,瓜果豆類,玉米薯類等等各類農(nóng)產(chǎn)品,前背后背,拿到上海來給母親以及這些外甥們啦同享有。
有一年的冬天,母親帶我到小阿姨家去玩。母親沒帶其他兄弟姐妹,單獨帶我去小阿姨家,這曾經(jīng)是兄弟妹妹們以此妒忌父母偏愛我的說辭、依據(jù)。那是小阿姨生了最小的兒子國華那一年。應該在我讀三年級之時,我與母親到達小阿姨家。
只看到小阿姨家簡陋的兩間半低矮平房,一間是大人的房間,一間是幾個大子女的房間,半間是廚房間兼起坐間,兩個房間外的過道上堆放著各種各樣的破爛農(nóng)具,以及各種農(nóng)作物種子,等等亂七八糟的東西。大人房間內(nèi)兩個吊打床,兩個破箱子,沒有什么值錢的東西可以描述。
那嬰兒國華躺在其中一個床上,小嘴中嗚嗚哇哇,依依呀呀,小臉嫩嘟嘟,小身體好小啊,舞動手腿,唱山歌。當時浦東農(nóng)村的苦難情形并沒比共產(chǎn)前好多少。盡管共產(chǎn)后已經(jīng)好多年,不過哪怕物質(zhì)條件很差,我在小姨家的感覺還是倍感親切。
因為小阿姨對我很好,對待外甥就如對待自己的子女一樣寶貝與看重。小姨夫不在家住,在單位宿舍住,一個星期回家一次。那時是夏天,放暑假期間,母親又帶著我去看望小姨。小姨揉著老五國華與母親共睡一個大床,我一個人睡一個中型床。小姨晚上抱著老五國華卻起來為我驅(qū)趕帳子里面的蚊蟲;并怕我熱,坐在帳子里面,不斷的為我用大蒲扇扇涼,(那時一般家庭都沒有電風扇)直至我睡著,母親不斷的叫小姨過去睡。我進入夢鄉(xiāng),但是依稀覺得母親與小姨不斷的說著心里話,悄悄話。
到了那年下半年的冬天,學校已經(jīng)放了寒假。小姨又前背后背,背著一身的農(nóng)副產(chǎn)品來到我家,不必說母親深受感動,就連我小小的腦海中也記憶深刻。至今我的腦海中還會浮現(xiàn)出小姨的身影,會不由自主的感動,這心情只有親身經(jīng)歷過的人才能感受到的。這次小姨又要帶我到她家中玩耍,我自然非常高興,痛快的答應了。因為小時候的我同樣不注重物質(zhì)財富的享受,只注重感情的吸允。小姨對我恩重如山,關懷備至,我當時覺得小姨的關愛似乎比母親更深,更激動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