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
“bd教父”何許人也?
博社村村民全部姓蔡,有1.4萬人,共分成3個房頭,蔡東家是村中頭房代表。據(jù)村民回憶,蔡東家做事沉穩(wěn)老到,每每召集村里人做事,總能照顧各方利益,漸漸在村里人中樹立了威望。

蔡東家快建成的豪宅。
1996年,蔡東家開始擔任博社村治保主任,也就是在那一年,制造bd技術(shù)從臺灣輾轉(zhuǎn)流入陸豐,部分陸豐人靠制造bd一夜暴富。1999年,陸豐因du情嚴重第一次被國家禁du委戴上“du帽”,而蔡東家也在這一年離開博社村,到深圳經(jīng)營廢舊物品生意。2004年,經(jīng)過大力整治,陸豐第一次戴的“du帽”被摘除。
2006年底,在村中頗有威望的蔡東家,回到博社村擔任村委書.記兼檔支部書.記,隨后又擔任陸豐市和汕尾市兩級人大代表。此時的陸豐,隨著監(jiān)管放松,制販du活動死灰復(fù)燃,愈演愈烈。蔡東家在任期間,博社村成為陸豐制du的重災(zāi)區(qū),許多村民都參與了進去。這其中,就有蔡東家堂弟、被稱為陸豐地區(qū)制販du“開山元老”的蔡良伙,有蔡東家堂兄、“資深制du師傅”蔡秋弟,有陸豐派制du代表人物蔡旋。
博社村的制販du活動,與蔡東家有著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在以蔡東家為首的宗族勢力的帶動下,彼時的博社村大約有兩成的家庭直接參與制造bd,其bd產(chǎn)量在整個陸豐高居榜首,而整個陸豐的bd產(chǎn)量又占了全國的三分之一,其一舉一動都會對全國的bd價格產(chǎn)生巨大影響,以至于當時制販du圈內(nèi)流傳著這樣的話:“生意做不做,關(guān)鍵看博社。”
一名民警回憶,有一次外省警方的一組抓捕民警在汕尾警方的配合下,驅(qū)車進入博社村抓捕一名du販。當民警在du販家中將其抓獲,準備驅(qū)車離開時,尾隨而至的數(shù)十輛摩托車霎時間將警車團團圍住,駕車者手持棍棒砍刀,村道兩旁的屋頂上落下疾風(fēng)暴雨般的石塊和水泥板,將警車砸得坑坑洼洼。
汕尾市公安局一名帶隊的副局長認識蔡東家,情急之下只身上前找到蔡東家:“書.記,我們今天進村就抓這一個,請他們讓條路出來行不?”蔡東家略一沉吟,回頭使了個眼色,屋頂滾石雨立停,摩托車手向兩邊讓出道路,抓捕民警驚險萬分地驅(qū)車拉著那名被抓du販離開了博社村。
警方介紹,作為“保護傘”的蔡東家可謂“盡職盡責(zé)”,其利用自己是汕尾市人大代表、博社村檔支部書.記的身份,一來收集警方偵破du品案件的信息,在警方行動前通知重要人員潛逃;二來企圖通過行賄辦案人員,幫一些被捕du販逃離法律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