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吉隆“達曼人”的說法很多。據(jù)相關資料記載,達曼人這一稱謂來源與騎兵有關系。“達”的藏語意譯為“馬”,“曼”的藏語意譯為“軍”或“多”,“達”和“曼”合并起來為“騎兵”,“達曼人”的藏語意為“古代騎兵的后裔”。
有一種說法認為,在1791年7月,尼泊爾部落之一廓爾喀以西藏地方毀約為由,發(fā)動了第二次入侵西藏吉隆、絨轄、聶拉木等邊境地區(qū)的戰(zhàn)爭。為了抗擊外敵,清朝zf派遣?蛋泊髮④娐暑I由滿、漢、蒙古、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等數(shù)十個民族組成的大軍,千里迢迢進藏討伐廓爾喀軍。清軍收復吉隆、聶拉木、絨轄等邊境失地后,長驅(qū)直入吉隆與尼泊爾交界的熱索,經(jīng)過浴血奮戰(zhàn),取得了勝利。
整個戰(zhàn)斗中,除了死傷的大量清軍外,還有數(shù)以千計的將士失足跌入幽深的谷底,或失蹤在浩瀚的密林中,其中有數(shù)百余騎兵。由于當時的通信和交通不便,他們便一直滯留在邊境,再也沒有回到故土。這些殘存的將士在人煙稀少的崇山峻林間被困長達一年多,僅依靠野果、飛禽、小野畜、山泉等生存。其中被餓死、凍死的達90%以上,之后幸存下來的也僅有100余人。
在漫長的歲月中,這些將士與尼泊爾邊境上的人共同居住繁衍在喜馬拉雅山南麓的邊境小鎮(zhèn)——日喀則地區(qū)吉隆縣吉隆鎮(zhèn),而達曼人就是他們的后裔。
但當?shù)氐牟刈迦撕驮诋數(shù)刈錾獾哪岵礌柸藙t認為,這些長相具有南亞人種特征的人,不是“真正的”“達曼人”或“達芒人”,他們就是“索瓦”或“嘎米”,意為打鐵的人。尼泊爾人和尼泊爾的藏族人也稱這部分人為“嘎米”。
西藏民主改革前,在整個藏族聚居區(qū),鐵匠的地位極其低下。不論在我國藏族聚居區(qū)還是尼泊爾,當?shù)厝硕计缫曔_曼人,一般不與其通婚。
從2003年開始,我國zf承認這部分人的國籍后,不再稱呼其有歧視含義的“嘎米”或“索瓦”,而改稱之為“達曼人”。這對于達曼人來說是一個可以載入史冊的特殊日子。這一天,他們正式加入中國國籍,成為中國公民。至此,達曼人結(jié)束了飽嘗辛酸、居無定所的歷史。
值得一提的是,在與異民族交友、交往方面,只有40%的達曼人有漢族朋友,但有79%的人和漢族交流。由于達曼村只是吉隆鎮(zhèn)的一個自然村,98%的達曼人與當?shù)氐闹黧w民族藏族有不同程度的聯(lián)系和交往。當前,當?shù)睾苌儆心岵礌杹淼倪_曼人,98%的達曼人特別是年輕人沒有尼泊爾朋友。在交友意愿上,72%的達曼人最相信達曼人,首選藏族做朋友的占18%,首選漢族的占9%。對待與異民族通婚的態(tài)度上,91%的達曼人認可和漢族通婚。
當前達曼人和漢族通婚的情況多是爛娘嫁給前來打工的漢族。在他們看來,嫁給漢族有以下優(yōu)點:第一,在2003年以前,嫁給漢族可以得到國籍,享受中國公民待遇;第二,漢族小伙不酗酒,不打老婆,勤儉持家;第三,嫁給漢族后就有可能進入內(nèi)地打工或生活,改善自己的生活狀況。另外,有33%的達曼人認為可以和尼泊爾人通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