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柏
來源:花生地 ID:Amber201606
1
我一個老母親幫娃修改《我的父親》
一天,語文老師布置的作業(yè)是改作文。我發(fā)現,前兩天老師出的作文題是《我的XX》——寫自己的一個家人;ㄉx擇了寫《我的父親》。
雖然我寬宏大量,但要說肚子里一點意見都沒有,這也不是實話。記得花生小學時,也寫過《我的爸爸》呀,到現在居然還沒輪到我?我半含幽怨半開玩笑地問花生,為啥你寫《我的父親》,不寫寫《我的母親》?
花生有點緊張,嗯嗯啊啊了一下,不過很快找到一個借口:“我們班幾乎所有同學寫的都是《我的父親》,不信你去問好了!蔽遥核麄儗懯裁搓P你什么事,你沒有獨立思考能力嗎?
顯然他很難回答這個問題,開始耍賴:“那我現在就改!原來的作文作廢,重新寫一篇!行了吧?”我:隨便你,既然老師布置的作業(yè)是改作文,你就好好改唄。
花生這篇作文初稿老師給的是25分,而滿分是40分,剛過及格線。我心想,你寫《我的父親》我就忍了,我們就純講技術層面,雖然我不奢望你向朱自清看齊,但也不能太隨便吧。
朱自清散文《背影》插圖
花生這篇作文,還是像我以前批評過的,記了一車流水賬,缺乏具體的例子和鮮活的細節(jié)。比如:我的父親很熱心,會積極幫我們組織課外活動,忙前忙后,非常辛勞。只到這個層面,下面就沒了。
我問,你老爸到底做了什么就熱心了?就辛勞了?一般來說,男生看待生活比較宏觀,不太關注微觀的事情。我看看花生一片茫然,好像想不出爸爸到底做了什么,就提示說:
你們兩次足球聯賽,不都是你老爸給你們班定制的球衣嗎?他在淘寶上查了多少頁,才找到合適的商家呢? 你們隊員的球衣尺寸他還要收集吧?收到后如果試穿不合適是不是還要換? 對了,還有,你們球衣為啥最后選的是跟克羅地亞一樣的?你老爸的用意是什么?
花生眼睛一亮,仿佛發(fā)現一個新世界,立馬坐回到電腦前,鍵盤如飛地打起字來。修改完他又讓我看了下,仍有很大提升空間,但總算比初稿強不少——至少能寫出“父親坐在電腦前幾個小時,熬到深夜,看了40多頁淘寶,才終于選中他覺得滿意的球衣”這樣的場景;
還有“父親之所以選中紅白格子的球衣,除了美觀醒目,更是希望我班足球隊就像克羅地亞隊一樣,雖然不是傳統強隊但是每次比賽都會全力投入”拔高的句子。
我沒再改下去,反正寫的是他老爸,要求不用太高。重新提交后,老師修正了作文的成績,多給了5分。
2
少即是多,距離產生美
我這個人很八卦,真的去問了,花生班上同學確實大多寫的是《我的父親》。
而在家長群里說話的,參加家長會的,陪娃參與集體活動的,絕大部分可都是媽媽們。也就是說,家里管娃的基本還是以媽媽為主。
那為什么娃還是會選擇寫《我的父親》而不是《我的母親》呢?拿這個問題問花生同學,他們也和花生一樣,一下子蒙住了,回答不上來。
還好有一個同學藱n雋舜蠹業(yè)男納郝杪枳齙氖慮樘嗔,都不知道写哪件好了。好吧,我信了,诌|僬馓先セ顧惆參。簣D頁ち鈉鷲飧齷疤猓倏純賜系耐虜郟⑾植簧俾杪杳嵌加邢嗨頻木,她脻摟怨iu荒?65天,在孩子眼里,老母親364天的陪伴和操勞都視而不見,而爸爸偶爾一天心血來潮的關心卻記憶深刻。
有個媽媽說:
有一天我因為開家長會,顧不上回家做飯和吃飯,下班直接去學校了,開完回到家都10點了。 爸爸已經呼呼大睡,女兒還在看書,見到我就笑咪咪地對我說,爸爸晚上煮的掛面可好吃了!我十幾年嘔心瀝血磨練出來的廚藝比不上爸爸的一碗清湯掛面。
還有個媽媽說:
我家爸爸在家的時候常年加班,現在就索性外派不在家了,就這兒子還口口聲聲地說爸爸最好了,爸爸回來給他買衣服了,爸爸回來給他買玩具了,爸爸回來給他買巧克力了…… 當媽的每天都在買好吧!
說到底,就是媽媽做的都理所當然,爸爸做的卻難能可貴。人有這樣一種天性:對主動送上門天天照顧自己的人視若無睹,偶爾出現一下的卻念念不忘。
當然,“近之則不遜”,除了管的太多,還和管的內容和方式有關。媽媽管孩子生活和學習,要么瑣碎,要么沉重,都不太討好;而父親偶爾或經常參與的,基本都是娛樂項目,那可輕松愉悅多了。
媽媽對孩子要求一般比爸爸更嚴,要不怎么說虎媽貓爸呢!有好幾個年輕人對我說,正因為如此,自己小時候和媽媽關系特別緊張,那時候,我媽天天逼著我學習,逼著我練琴,總覺得我不如別人家孩子努力,我爸卻總覺得自己家小孩最棒了,不用學得這么辛苦,當然我就更喜歡爸爸……
其中也有人提到寫作文:
我小時候寫作文也寫爸爸,從不寫媽媽,我媽特別不平衡?墒谴_實是,我爸無為而治,做什么都是加分項,我媽做得多要求也多,罵我也多,扣分項一堆。
我家隔壁住了一對夫妻,有姐弟兩個小孩。有一次,我聽見鄰居的弟弟(小學二年級)在過道上唱“世上只有爸爸好”。我問為什么呀?他說爸爸一有空就帶我出去玩給我買好吃的。我又問那你媽媽呢?她一天到晚就知道送我上這興趣班那興趣班,煩死了……
看來媽媽要和孩子相處和諧,還是得少管一點,不能太貼身緊逼了,保持合適距離。畢竟,少即是多,距離產生美。
3
母愛和父愛,必需品vs奢侈品
不過媽媽也不要太戳心,其實在某種程度上,對孩子來說,媽媽好像必需品,爸爸好像奢侈品。孩子寫作文就像大人發(fā)朋友圈,只會有人曬自己的限量版LV包包,沒聽說曬家里的大米和衛(wèi)生紙的。
如果把寫作文放到藝術創(chuàng)作角度來看,母愛是普遍的、不可缺少的,寫出來反而就容易落俗套;而父愛若有若無,寫出來就比較清新脫俗。
網上有個媽媽就說:
兒子寫的也是爸爸。原因是:老師說了,不要寫太俗套的。媽媽起早做飯貪黑打掃半夜帶娃去醫(yī)院都爛大街了。
還有個媽媽說:
真的有一次作業(yè)是類似的,真沒想到孩子寫的是他爸…… 還有一次作文文中舉例的事其實是我干的,孩子卻套在他爸身上,問原因說是作文如果寫爸爸會比寫媽媽更可能得高分……
難怪花生作文初稿把“博覽群書”按到他老爸身上,真正博覽群書的那個人難道不是我我我嗎?
前面那個丈夫外派不在家,抱怨兒子總說爸爸最好了回來就給他買衣服玩具巧克力的媽媽,最后補充了一條信息:兒子嘴巴上說爸爸最好,讓兒子去他爸爸那里住一段,堅決不超過一個月。他對爸爸的愛也是葉公好龍式的吧……
我想,倒也沒葉公好龍這么夸張,不管是對媽媽還是爸爸,孩子對父母的愛都是天生深厚的,只不過奢侈品無需天天用,必需品每天卻少不了。
這也不是說,就可以拋棄對奢侈品的追求了。生活的儀式感那得有啊,父愛是母愛的有效補充,對孩子來說父母都重要。
或者可以換一種方式來說,孩子對爸爸的愛,經常是儀式感大于內容,所以拿來寫作文就更好用;對媽媽的愛,內容大于形式,所以反而就不好落筆。
最要緊的是,爸爸不在乎孩子寫的是誰——他根本就不曉得老師每天都布置了什么作業(yè)。這樣孩子寫起來就沒壓力,因為無論寫成啥樣都不要緊。
花生寫《我的父親》,我頂多不高興幾分鐘,還不能太表露出來省得他覺得我小心眼,我呢給他改改也就花了10多分鐘;但如果他寫的是《我的母親》,如果描寫不妥當不到位我豈不是要不高興好幾天,給他修改起來還不得花好幾個鐘頭,這不是給他自己找麻煩嘛?!
孩子長大了,也會慢慢體會到媽媽的苦心。那些小時候被媽媽管得很嚴的孩子,現在回憶起來,說自己能成為今天的樣子,還是很感謝媽媽的。當然,如果方式和緩一點,批評少一點鼓勵多一點就更好了……
誰對自己好,誰付出得多,是個人心里都會有點數,何況是親人。
作者:安柏
來源:花生地 ID:Amber201606
文章來源于網絡,由時代華暢編輯整理。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