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為什么消失了?
一段引力波,掀起輿論場的血雨腥風。事件的主人公之一,曾經(jīng)在輿論界戲潮弄浪、風頭無兩的方舟子卻異常平靜,幾近失聲。
大家熟知方舟子不是他美國出國留學的背景、也不是傳聞的福建省高考語文狀元,沒有出色的背景、也沒有資金財力的支持,他卻因為微博上掀起的一場場打假,及“罵戰(zhàn)”逐漸走入了我們闊眾的視野,并廣為人知。有人喜歡,有人厭惡。
1、目標分散,四處樹敵,導致輿論反向
最初,方舟子以揭發(fā)中國教育界和科學界的學術(shù)腐敗和媒體的不真實報道為主。成名之后,方舟子的矛頭指向開始四處擴散,沒有定向。曾受到過方舟子質(zhì)疑的各界人士包括:韓寒、蔣方舟、崔永元、王菲、林志穎、樂嘉、吳征、唐駿、李開復、“中國雨人”周瑋、癌癥女孩許若晴、屠呦呦、施一公、楊玉良等人,可謂是各行各業(yè)無所不有。更奇葩的是方舟子所質(zhì)疑的問題沒有界限,與崔永員的爭論從轉(zhuǎn)基因問題開始升級,直至變成涵蓋個人生活、工作、粉絲在內(nèi)的一場毫無意義的罵戰(zhàn)。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對他人吹毛求疵的批判,必將引來他人瘋狂的反撲。而一向以自大狂妄著稱的方舟子或許還沒有做好準備。

2、人格問題,不愿認錯,漸失群眾基礎
一向站在風口浪尖的方舟子不知道是否會意識到自己的公眾人物形象。拋開放蕩不羈的外表不談,方舟子的言談舉止常常令人咋舌。社會對方舟子的爭議評價主要包括(1)語言暴力:方舟子常常對打假的對象進行激烈的人身攻擊,行文用語粗暴。(2)不愿認錯:方舟子絕不認輸,從不認錯的特點為大家公認,他從不對自己的某些被人認為錯誤的言行道歉。(3)雙重標準,有人認為,方舟子有時在打假中對不同的人和事物使用了不同的標準——看別人的毛病很清楚,自己的缺陷卻從不覺察。

3、后院起火,清污難辨,公信力銳減
然而,伴隨著方舟子打假進行的如火如荼,打假方舟子事件也是愈演愈烈。先是2011年4月起,媒體曝光方舟子之妻劉菊花的碩士論文卷入涉嫌抄襲的丑聞,隨即,學界不少人士卷入劉菊花的“抄襲門”事件。2012年2月,網(wǎng)友“打假巡撫”在微博中爆料,在方舟子發(fā)表的文章中曾經(jīng)多次抄襲國內(nèi)外專家學者的論文,并一一列舉,方舟子曾因此事向被抄襲方道歉但被拒絕。2015年12月30日,方舟子被央視知名記者王志安實名舉報其伙同律師涉嫌“詐騙”網(wǎng)友錢財,而陷入非議,直至目前,方舟子并沒有否認其律師利用“安保資金”買車的事實。這一切質(zhì)疑都使曾經(jīng)的“打假斗士”喪失了公信力,成為萬矢之的。
從此,曾經(jīng)的“打假斗士”,輿論浪尖上的弄潮兒漸漸失聲!

方舟子的存在有以下幾個意義:科學界的騙子基本絕跡了。當然,騙子總是有的,但是需要隱蔽了。像“基因皇后”陳曉寧和加州理工博士唐駿這樣粗制濫造的騙子是無論如何也生存不下去了。從對方舟子的態(tài)度上,就可以看出一個人有沒有最基本的科學素養(yǎng),從而進一步看出值得不值得浪費時間跟他/她討論科學上的任何話題。因為騙子絕跡了,驚世駭俗的成就少了。那些老老實實做科研的人保住飯碗的機會變大了。方舟子這個人我不認識,不評價他的私德。但是他的存在讓中國的科研界的道德品質(zhì)進步了五十年。另外,歡迎參觀評論區(qū),看了他們的評論,再去看他們的回答,有驚喜,活標本。評論區(qū)有人說讓學術(shù)道德進步了五十年有點夸張。我仔細想了想,五十年不僅不夸張,而且還低估了。因為中國學術(shù)界的一大特點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花花轎子人抬人,沒有任何人愿意得罪人。古話說,擋人財路如殺人父母,先不要說什么成名,恐怕連小命都難保。像方舟子這樣的,恐怕五十年也未必出一個。即使這樣,那些得益于方舟子的老老實實做科研的普通人,似乎也沒有誰敢公開出來支持他。這就是纜膽英雄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