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上述觀點尚處于猜測階段,俄美兩國能否修好也只能今后眼見為實,但是,如果美國和俄羅斯真的和解,也就意味著歐洲也會很快與俄羅斯和解,日本與俄羅斯的關系也將發(fā)生改變。果真如此的話,中國的地緣政治顯然將會發(fā)生微妙變化。
您看完這條新聞的表情是?
挑戰(zhàn)二:美國的軍事政策會更趨強硬?
事實上,特朗普選擇眾多“鷹派”進入自己的執(zhí)政班底,尤其充實到軍事及國家安全領域任職并不令人吃驚,這與他競選時發(fā)表的強硬言論是一致的。
還在競選期間,特朗普就一直在尖銳地批評奧巴馬總統(tǒng)2011年將美軍從中東撤出的決定。在他看來,“自從美軍從伊拉克撤出之后,伊拉克、敘利亞、埃及和利比亞都被卷入動蕩之中,而‘伊斯蘭國’卻得以壯大”。特朗普宣稱每年將對美軍軍艦和戰(zhàn)斗機的投資增加900億美元,通過加大軍事方面的投入來“重塑美國的軍事力量和領導地位”。
特朗普上任半月有余,就以其旺盛的精力、好斗的精神、超乎想像的效率開始兌現(xiàn)其競選承諾。只是令全球不解的是,直到現(xiàn)在,特朗普猛烈的炮火都沒有指向選舉期間屢屢被他當作攻擊目標的中國。這一幕大大超過西方所謂的戰(zhàn)略預言家的預測。
我還記得,特朗普當選后,英國《金融時報》采訪中國學者、經濟學教授魏尚進,其標題就是:"中國會成為特朗普第一個敵人嗎?"其中的一個問題是這樣的:"萬一特朗普真是一意孤行,寧可不利己也要損人呢?比如他真的把中國列為他在全球第一個要對付的國家,那么他會怎么做?我們應該怎么辦?"
無獨有偶,美國之音也熱炒俄羅斯媒體的評論:"慶幸中國將成為美國的頭號對手能為克里姆林宮外交提供戰(zhàn)略機會"。
法國媒體更為奇特,明明中國迄今為止仍沒有成為美國目標,雙方仍然保持著莫測的平靜,卻依然炒做中美發(fā)生新冷戰(zhàn)之類的驚人之語。
不論英國、俄羅斯還是法國,他們的小九九中國也是心知肚明,希望中國成為美國的頭號目標,既可以轉移它們面對的美國壓力,還能從中火中取栗。只不過劇本并沒有按照它們期望的哪樣上演。或許永遠也不會按照它們的希望上演。
雖然今天這一幕出乎世界列強的期待,但卻是非常符合邏輯的。

四面楚歌?
特朗普是美國人民把他推向總統(tǒng)寶座的,上任后自然要先聚焦內政問題。廢除奧巴馬醫(yī)改、重新談判石油管道建設、解決移民問題、取消庇護難民城市的聯(lián)邦撥款、加強軍備特別是海軍建設、提名保守派大法官等諸如此類。
其次,則是要處理和美國關系最為緊密、利益也高度相關的盟國關系。比如會見英國首相、和加拿大、墨西哥重談貿易協(xié)定、在墨西哥邊境建墻、退出TPP、和澳大利亞總理怒談難民接收問題。
等到這些問題處理完,才會輪到中國等其他國家。從正常的順序上,中國都不是美國優(yōu)先要面對的議題。
第三,特朗普就職后,風格依舊,用新加坡聯(lián)和早報于澤遠的評論就是:"特朗普不同于此前任何一位美國總統(tǒng),""其'拳打國內體制、腳踢國外盟友'的架勢有些類似中國文革時的造飯派。文革帶來了什么后果,中國人早已深有體會。如今,世界秩序的主要締造者和維護者美國也出現(xiàn)了造飯派。
不管是特朗普CEO的風格來當總統(tǒng),還是他缺乏經驗,但后果就是內外一切亂了套。國內外燒的一切忙亂,他自己自然也無法置身事外。這個時候,特朗普自然沒有精力再去面對最為強大的中國。
第四,特朗普的政策多數(shù)受到了美國和西方主流勢力的強烈反對和抗議。自從特朗普上臺之后,美國就變成了一個抗議之國,游行之國,整個國家再也沒有平靜過。
不僅媒體一如既往的反對他,大量民眾也走向街頭甚至演變成暴力,民主檔更是全力不合作,直到現(xiàn)在特朗普提名的內閣成員獲得批準的都依然只是少數(shù)。體制內的專業(yè)官僚比如國務院上千名官員罕見的聯(lián)名上書,反對特朗普的入境禁令。這一次司法也同樣沒有缺席對抗特朗普:聯(lián)邦法官做出的暫停特朗普總統(tǒng)對7個穆斯林國家公民入境美國的禁令,認為這個禁令違反憲法。此前多個聯(lián)邦法官已下令暫停把簽證持有人遞解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