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實,大公主是懂一些外語的,眼界并不那么狹窄,她已經(jīng)在盡力了解世界。德齡公主自小跟隨父親在國外生活,回國后慈禧太后留她在清宮住了兩年。德齡不知清宮繁瑣而要命的禮儀,又摸不透慈禧的脾氣,大公主少不了教她,教她怎樣行走坐臥,怎樣跟慈禧說話。德齡和大公主的關(guān)系也很親近,不僅做慈禧的外文翻譯,也做起大公主的外文老師。大公主當(dāng)時年齡不小了,還努力地學(xué)習(xí)外語,她的外語當(dāng)然不如德齡,不過用來跟國外的公使夫人做日常禮儀式的交際,還是綽綽有余的。
滿清倒臺出資幫助親族
民國建立之后,大公主深居簡出,但并未在社交場合消失。尤其是在大清遺老的心中,她還是大公主,地位沒有絲毫改變。
遼金皇族后裔完顏佐賢曾經(jīng)親見大公主,并十分詳盡地記錄在《康乾遺俗軼事飾物考》中:
民國初年,蒙古科爾沁親王貢桑諾爾布元配王福晉愛新覺羅氏,系清肅清王善耆之妹,做四十正壽,在什剎海會賢堂飯店設(shè)宴,唱戲,招待親友。演唱者有梅蘭芳、楊小樓、余叔巖、姜妙香、蕭長華、金秀山、裘桂仙、程繼先等。排場之大,布置之周,為當(dāng)時稀見堂會。滿蒙漢王公、貝勒、貝子大臣云集,民國達官顯宦畢至。席面是燕翅席帶燒烤,可稱盛饌。各宅寶眷扶老攜幼同往拜壽,濟濟一堂,誠屬盛況。
下午三點,王府長吏向貢王爺稟告:大公主前引已離此不遠。”貢王爺急急整衣整冠,前往會賢堂大門躬親迎迓。貢王福晉在二道門內(nèi)院中侍立。滿蒙漢王公貴族排班侍立于戲臺院中。將近一刻,門前已撒幃幕,大公主由兩孫攙扶下了雙套朱輪馬車,登階及門。貢王爺趨前恭請跪安稟稱:豈敢勞公主大駕。”大公主微聲答道:大喜日子,應(yīng)當(dāng)應(yīng)當(dāng)。”走到二門下階,貢王福晉趨前雙手遞上尊聲公主。大公主雙手一攙,貢王福晉恭請雙份蹲安,低聲謝賞暨光臨。幫同攙扶行至院中,由禮親王成坤領(lǐng)班恭請跪安。依次各爵及大臣官宦隨同跪安,請安。滿院肅穆,氣氛靜謐。

及至登堂,壽堂正中擺圈椅一把,獨坐。上鋪杏黃寸蟒鋪墊,左右各設(shè)一幾。一幾上放著蓋碗茶(帶茶船),一幾上放著銀裝檳榔、豆蔻、宿砂小盒。大公主落座,長史嬤嬤將正紫大鋪墊放在大公主面前。貢王福晉當(dāng)即行跪拜六素禮。公主欠欠身,微聲說道:叩禮,祝格格福壽康寧。”福晉倚立獻茶,傳知長史開戲。鑼鼓喧天,演唱起來。
約有一小時左右,貢王福晉命長史傳膳。當(dāng)時四傭人抬上金漆桌面一具,上面擺著全席:燕窩、魚翅、銀耳、海參等等。椅旁設(shè)有兩墩,上面各列燒豚、燒鴨一具。開始請大公主用膳。大公主獨坐方桌,兩孫侍立。貢王福晉及特請清室近支王福晉、夫人四位協(xié)助侍候、敬酒、布菜。大公主僅稍飲一口壽酒,貢王福晉奉陪。大公主微嘗主菜,用調(diào)羹飲了口鴨湯。紅封已上,當(dāng)即攙扶凈手,仍坐原位。稍食檳榔、豆蔻。
約五時左右,大公主欠身,貢王福晉體意示將回府。即命長史傳外廂,聲稱大公主起駕回府。風(fēng)起云涌,全堂全院,當(dāng)即肅立恭送。兩孫及貢王福晉攙扶大公主緩步慢行,向賓客、主人行注目表示謝意。眾賓客,主人皆垂手侍立,肅靜異常。戲臺上像關(guān)了電門一樣,原樣不動,敬候大公主走后再演。這一隆重經(jīng)過,緩緩閉幕。
當(dāng)時已入民國,固倫榮壽公主行止,尚且如此尊嚴(yán),余威可想而知。
――這是記錄蒙古親王的妻子愛新覺羅氏40歲的生日宴。因為大公主的到來,人們的注意力全都變了,大公主成了主角?此燥埖呐艌龊土(xí)慣,倒是很有慈禧太后的遺風(fēng)。雖然已是民國,但她一舉一動,都熟稔而嚴(yán)格保持著宮廷風(fēng)度――說是腐朽可笑的風(fēng)度也可以,但對于她,是深入到骨髓里的風(fēng)度,與生俱來,終身保持,并不能說是刻意擺譜。
據(jù)說滿清倒臺后,不少生活無著的人去投奔大公主。她仁厚和藹,拿出一些本錢開銀莊做生意,收留和幫扶了不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