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一位因寫《陳情表》而名垂千古的蜀漢舊臣李密,對晉相張華的特意問詢,稱劉禪「得諸葛亮而抗魏,任黃皓而喪國,恰如齊桓公得管仲而霸,用豎刁而蟲流」,認為劉禪可與齊桓公相比,就是那位尊王攘夷、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率領華夏民族抵御游牧夷狄第一次大侵攻的春秋五霸之首。
雖然在司馬氏的西晉王朝,他們當然不能過多說自己故君劉禪的好話,因此用詞褒貶兼?zhèn),但皆可算是當時人對劉禪中肯客觀的評價了。
其一、劉禪之長:氣量甚大、愛德下士,蕭規(guī)曹隨,選賢任能。
歷史上的劉禪在長達四十一年的在位期間,雖然確實不如他的英雄祖先漢高祖劉邦、漢武帝劉徹那樣英明神武,但也并沒有什么明顯的昏君劣跡。他個人才能雖不甚出眾,也比不了他的父親昭烈帝劉備,但若在大一統(tǒng)王朝的治世做個太平皇帝,同樣綽綽有余。
諸葛亮逝世后,劉禪實際掌握了政權達三十年之久。既有天子名分,又有諸葛亮臨終前《遺表》背書,如果劉禪定要肆意妄為,整個蜀漢政權并無任何人能制約他。蜀漢一眾著名大臣,蔣琬、費祎、董允、姜維們任職期間的軍政成績,皆離不開劉禪的首肯和鼎力支持。
蜀漢四英:

諸葛亮逝后,劉禪先后以大司馬蔣琬、大將軍費祎為錄尚書事,總攬朝權;后又以姜維、諸葛瞻為錄尚書事,(包括蔣琬費祎、費祎姜維共錄尚書事時期)。
最重要的朝政大權,劉禪一直都交給當時蜀漢最杰出的人才擔任。直到在位的最后幾年,方有黃皓之失,隔絕上下,終致其禍。
姜維身為曹魏綑n跡柯米櫣,本处尴尬之地,是刘禅对姜维委臆S厝,将他虓刮至位极软樇的大将军、录尚书寿T呶,并一直支持他抵\狽ナ亂怠?/p>
蜀漢大將軍姜維

只有根本不理解兩漢時代政治的人,才會將劉禪并沒有乾綱獨斷、大權獨攬,而是選賢任能,任用大臣主政,當做了他推卸責任、厭倦權力的表現(xiàn)。
從明太祖廢宰相制起,明清兩代就并沒有真實意義的宰相了,內閣閣老、軍機大臣,雖也有宰相之名,其實不過君主的私人秘書;蛘哒f,是在君權侵吞了相權以后,再臨時分擔代理其中一部分的君權+原相權。
非要用大明太祖皇帝、成祖皇帝、或清代諸帝那種標準,以為皇帝將宰相的活搶了自己一個人做,天天瞎燈火趕早朝,忙到晚上還要批閱無數(shù)奏折、事無巨細大小皆察,才算“模范好皇帝”,恰恰是離現(xiàn)代最近的明清體制帶給世人的最大誤解。
蜀漢承東漢體制,天子五日一朝,三公坐而論道,事務決于臺閣即尚書臺。大臣加“錄尚書事”者,便可代替君主管理尚書臺相關文書事務,兼有行政權和決策權,尚書令直接受其管理,實際權力可類比先秦和漢初丞相,天子只需垂拱而治便可。這便是秦漢士人“虛君實相”的政治理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