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一劇,雍正皇帝胤禛登基之后,在中央有胤祥和張廷玉為左右手,在地方則是有李衛(wèi)和田文緳n淶?ldquo;左右腳”,分別在江蘇和河南推行“雍正新政”,不僅屬于清官,也算是干吏。但是,回顧田文鏡的歷次處境,幾乎每次都搞的雞飛狗跳,從來不受歡迎,也包括同為清官的李紱。這其中除了貪官污吏作對之外,其個人性格缺陷也是非常明顯的。
刻薄
這是康熙的評價。在協(xié)助胤禛追逼國庫欠款中,在對待魏東亭和老狀元的問題上,田文鏡極盡挖苦之能,尤其是對老狀元,“有辱斯文”。誠然,這位老狀元確實有不對的地方,上來就擺老資格,但是田文鏡大可不必如此。畢竟,少得罪一個人比多得罪一個好,這樣可以少一點引起不必要的反彈。
或許,田文鏡是想采用一種高壓態(tài)勢,給其他人看看。但是,田文鏡的方法錯了,挖苦諷刺與揭短亮丑,逼其就范是兩碼事。比如胤禛在魏東亭靈前對其子的數(shù)落,這才是正確的手段。所以,在朝堂之上,康熙皇帝斥責(zé)其忘記圣人的恕道,是非常中肯的評價。
忘恩
這主要是對鄔思道而言的。雍正登基伊始,過境山西的田文鏡便惹出簍子,冒失上奏山西清理虧空不實,但是經(jīng)過清理藩庫,都沒有抓到真憑實據(jù)。就在田文鏡走投無路的時候,李衛(wèi)帶著鄔思道出現(xiàn)了。鄔思道一針見血的指出山西清理藩庫虧空的問題在哪,應(yīng)該算是救了他一命。
然而,在成為河南巡撫之后,田文鏡對于鄔思道一年八千兩的酬勞一直耿耿于懷,甚至當(dāng)著全省官員的面藱n?ldquo;你一年拿著八千兩的幕酬不干活也就罷了,不要再給我添亂”,完全忘記當(dāng)年自己走投無路情況下,鄔思道對自己的幫助。
過直
這與李衛(wèi)形成天壤之別。成為河南巡撫之后,田文鏡遇到事情總是采用強壓態(tài)勢,根本不懂得轉(zhuǎn)圜,也不講究方法。反觀李衛(wèi),任江蘇巡撫之后,也是遭到以臬臺黃大人為代表當(dāng)?shù)毓賳T的不合作。但是,李衛(wèi)采取調(diào)虎離山之計,然后查黃大人以前的案子,最終釜底抽薪,把黃大人徹底收拾了。
試想一下,如果田文鏡遇到此人會怎么做?必定在大堂之上與之爭吵,然后參他,根本不會拐彎處理這種事。
如此不招人待見的田文鏡為什么雍正皇帝喜歡呢?因為田文鏡一心想著天下,想著皇帝,絕對的是忠貞不二,并且還與雍正皇帝有點像。之初,胤禛確實是想田文鏡一樣,尤其是在追逼國庫欠款案,冷面王、孤臣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后在鄔思道的謀劃之下,漸漸有了改觀。比如在清理邢部冤獄事件中,明著向康熙請旨,暗地里就把自己弄病,已經(jīng)成為個中高手了。
雍正十年(1732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田文鏡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二歲。雍正聽說后悲痛異常,派大臣前往吊唁。并在易縣清西陵柳林莊西為他修了一座規(guī)模宏大的田公墓,這也是清西陵唯一的大臣陪葬墓。陵墓建成之后,雍正皇帝親自寫祭文刻成兩塊巨大的石碑,樹立在陵墓前。
1735年,雍正皇帝駕崩,兒子愛新覺羅·弘歷繼位,就是清朝歷史上著名的乾隆皇帝。雍正是第一個葬入清西陵的皇帝,陵墓被稱為“泰陵”,就坐落于易縣西部的泰寧山下。1738年清明節(jié),乾隆當(dāng)皇帝已經(jīng)快三年了,他決定親自前往清西陵拜謁雍正的陵墓,為父親掃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