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去辦理業(yè)務填表格的時候,你分得清籍貫、戶籍、出生地嗎?
這三個項目難道不是同一個意思?分別填寫三次到底有什么用?
籍貫,一個所有人都熟知的詞,但卻并非所有人都明白它的含義。
在填寫表格時,很多人都是把籍貫當做戶口所在地來填寫。雖然是錯誤的填法,卻歪打正著得出了正確的答案。
籍貫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籍,用來組詞的話你會想到國籍、學籍、戶籍等,這個字的含義并不隱晦,就是登記冊的意思。
貫,本意是串錢的繩子,就像很多古裝影視劇中常出現(xiàn)的那樣,一貫銅錢。
當這兩個字組合成一個詞時,從字面意思上也很好理解,串聯(lián)起來的登記冊。
當然,這里的串聯(lián)指的并非是用繩子,而是另一種深刻在我們狼子里的東西——血脈。這也就是籍貫。
籍貫,是對你本人的追根溯源。簡單來說,是記錄你的“根”在那里。所以,籍貫本身指的并非是你本人的出生地或者戶籍,而是你出生時祖父的戶籍所在地。
如果祖父的戶籍所在地無法確定,那么就隨你父親的戶籍所在地;如果你父親的戶籍所在地也無法確定,那就登記為你出生時的戶籍所在地。
像是各種特殊情況,比如沒有父親信息,只有母親信息,籍貫則跟隨母親;親生父母不詳,那就跟隨養(yǎng)父母或者收養(yǎng)機構。
總而言之,籍貫實際上是你的直系血詸nけ駁幕Ъ詰兀悄闋約旱摹?/p>
舉個例子,爺爺是遼寧沈陽人,父母在吉林長春安家落戶,而你本人在吉林長春出生,后來在天津結婚生子,并且將戶口遷到了天津。
那么在填寫籍貫時,你的籍貫是什么呢?遼寧沈陽?吉林長春?還是天津?
答案是,遼寧沈陽。
同一個例子,如果變成了爺爺?shù)膽艏诘夭淮_定,那么籍貫則跟隨你的父親,就是吉林長春;如果父母也不確定,那么你要填寫的籍貫就是你自己出生時的戶籍所在地,同樣還是吉林長春,而不是后來的天津。
和籍貫這種稍顯復雜的填寫方式不同,戶籍和出生地則顯得簡單多了,尤其是出生地。
你出生時醫(yī)院的所在地就是你的出生地,只有一個答案且永遠不會改變。相反,戶籍則是會隨著你本人的生活軌跡和選擇進行改變。
戶籍,也就是你的戶口所在地,所有人在剛出生的時候,戶籍都是跟隨自己的父母。
但隨著孩子長大,戶口所在地也可能隨選擇變化,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孩子去其他城市上大學,可以選擇將孩子的戶口在上學期間遷入學校所在地。
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如果后續(xù)沒有進行過戶口遷移,那么戶籍和出生地基本是一樣的。
還是上文中的例子,孩子的出生地是吉林長春,戶籍跟隨父母同樣是吉林長春,但等到孩子在天津結婚生子,戶口也遷了過去,那么孩子的戶籍自然就變成了天津,但出生地不會受到影響。
然而,說一千道一萬,籍貫、戶籍、出生地這三項,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能起到真正作用的好像只有戶籍一項,在方方面面都少不了它的參與,至于籍貫和出生地看起來好像并沒有起到什么作用,反而只是在填寫表格時為我們增添了不少麻煩。
因此,也有部分人認為,像出生地這種簡單且不會改變的還罷了,像籍貫這種復雜的,為什么不能直接取消呢?填這一項籍貫到底有什么意義呢?
可籍貫的意義卻遠不像我們想的那樣簡單。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籍貫并非是單純的一項信息,而是象征著我們的文化。
我們常說,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傳承五千年歷史的重要紐帶之一,就是我們的籍貫。
在古代,籍貫的重要性要比現(xiàn)代高了不止一籌,它關系到官職晉升、征收賦稅等方面,甚至完全可以說是一個人身份地位的體現(xiàn)。
而在現(xiàn)代,籍貫也代表著一個人的祖輩所在地,它傳承著一個家族的歷史,是血脈的連接,更代表著人與地方的聯(lián)系,是地域文化、風土人情的傳承之一。
籍貫可以建立起一個人與一個地方的歸屬感,就如同一個人身在國外卻仍遙念祖國一樣。
即使這里并非是你成長的地方,但只要你回到這里,仍然會有著認同感。籍貫就是一個人的“根”。
如果沒有籍貫的記錄,很有可能過了幾代就忘記了自己的祖地在哪里,忘記了自己的“根”。
其次,作為祖輩的生活地,籍貫中蘊含了很多你難以想象的信息。
就比如尋人,你完全有可能通過籍貫尋找到自己失散的親屬,甚至了解到一個人家風的好壞。
除此以外,籍貫更可以記錄人口的流動。
在交通便利發(fā)達的如今,幾乎很少有人一輩子都生活在一個地方,大多數(shù)人都已離開祖地前往其他城市定居,連戶口都已經(jīng)遷移過去。
而通過籍貫,可以很好的記錄這一切,籍貫和戶籍不同,就意味著你離開了祖輩曾經(jīng)生活的地方。
為什么離開?離開去了哪里?為什么去那里?這些信息無形中甚至可以反應一定的社會情況。
最后,即使不提文化、社會等影響,籍貫也是一個“社交利器”。
陌生人之間的相識,往往取決于一項共同點,試想如果在一群人中,你們來自同一個地方,那么無形之中你就會對另一個人產(chǎn)生一些認同,從而有了共同話題成為朋友。相似的生活習俗更是會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籍貫都是一個人不可缺少的東西。籍貫是一個人身份的組成,也是地方文化的重要部分,但也需注意,不要因此以偏概全,讓籍貫成為我們對一個人的刻板印象。
在我們歷家的文化中,“根”的概念深入人心,而籍貫正是“根”的一項體現(xiàn)。即使有著萬水千山的距離,我們也不應該忘卻自己的“根”在哪里。
認祖歸宗,既是血脈的連接,也是文化的傳承。
在如今這個人口流動十分頻繁時代更是如此,無論未來會到哪里去,都不要忘了我們究竟從哪里來。
參考資料
[1]籍貫認定問題及其法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