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試一下別的行業(yè)吧,見識一下,學習多點東西,不想太死板。”我回答道。“當然,出來賣也是可以考慮,如果有好價錢的話。”我反調侃道。
“那我要看看你是不是可以賣出好價錢咯。”Mark像子杰使了個眼色。突然我感覺被人按住了雙手。沒想到他們兩個還是跟從前一樣愛鬧。不一會功夫,我就掙扎著被他們兩個扒棱啦。
“不錯哦,看來可以賣個好價錢。”他們兩個幸災樂禍的在旁邊說。
“切,那是當然。”我不以為然。
“什么好價錢。”不知道什么時候Cici已經來到了客廳。
我趕緊回房間關上了門。
這就是我來深圳的第一天,初來駕到的第一天,我的清白之驅就毀于一旦了,嗚。
合租可以攤薄成本,對于年輕人來說確是不錯的選擇。但合租同樣面臨著隱私空間少、生活習慣沖突、房租和家務分配不均等問題,容易引發(fā)室友間矛盾。因此,選擇一個合適的室友,就成了當務之急。
一般來說,租房主要是滿足我們居住的需求,而合租則讓房子還多了“社交”的屬性。在合租對象選擇上,很多人一開始會傾向于選擇與熟人(如同學、同事)合租,其好處是彼此之間有信任基礎和共同話題,可以互相照應;壞處是熟人之間有些事難以道破或不好意思說得太明確,容易積累矛盾。而且,熟人圈子畢竟有限,找到共同的需求并合租不太容易。這個時候,合租對象的選擇就要走出熟人圈子了。合租首先要有共同的租房需求(目標區(qū)域、預算),在此基礎上,如果能找到職業(yè)背景相同、興趣愛好相似的人合租就再好不過了。比如,一個初級產品經理找到一個BAT資深產品經理合租,對自己的職業(yè)發(fā)展會有很大的促進,平時還可以一起看足球比賽、互相分享閱讀心得等,這種合租狀態(tài)能給我們帶來不小的“增值”收獲。
最后,合租糾紛很多都是因為費用分配不均,或生活習慣不同引發(fā)的,因此在選擇合租前應對房租、水電、寬帶、管理費如何分配有明確規(guī)定,在日常分工和生活習慣上形成共識,約法三章,先小人后君子,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糾紛。書面條款應涵蓋:房間分配誰住哪間房、房租繳納方式和截止時間、可否帶朋友回來過夜、房屋清潔等工作如何安排、什么時候應該保持安靜、客廳廚房公共空間如何使用等。
15年初,離校實習,在長沙,剛開始的時候一個人租了一室一廳,長沙的房價并不是很高,所以自己一個人也是可以承受的,開春的天氣還有些寒冬的余韻,一個人的房間總是覺得空空蕩蕩,春寒料峭里更是覺得,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偸遣幌胂掳啵幌牖氐侥且粋人的住所,周六周日總是無所適從,睡醒了也不想起床,因為不知道該去做什么,那是剛從四人學生公寓搬出來沒有多久一個人的日子。那個時候我迫切的想找一個合租人,一個可以下班之后說說話聊聊天,一起看看電視追追劇,周六周日一起爬爬岳麓山逛逛橘子洲,一起下面條一起煮餃子。不要讓自己一個人繼續(xù)這樣冷冷清清下去了。
然后我同學正好也實習,正好也是在我們闊司,就這樣我們正好就合租到了一起,換了一個兩室一廳的房子,感覺像是回到了大學宿舍一樣,一起上班下班,一起聊天追劇。只是很快新的問題就又出現(xiàn)了,一個人的時候日子雖然冷清,但也是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合租之后,如果兩個人關系好,那么做事說話什么的勢必要考慮到另一個人的感受,一個人的時候你要是想熬夜看劇到天亮都沒有關系,但合租你總是要考慮一下另一個人休息了沒有。下班回來,你想自己下餃子,她想出去吃,你想吃中餐她想吃西餐,總是有些不可調和,瑣碎的矛盾總是在生活的反復里被表露無遺,需要長期相處的人總是需要相互忍讓。如果關系不夠好你們可以互不來往,各做各事,互不打擾就好了,那是第一次合租,又是同學,總以為照著學校時候的相處模式就好了,原來一切早就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有了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