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幾年前的一位七十來歲患腦出血的女病人印象特別深刻。
老太太突發(fā)高血壓腦出血急癥入院,術前已經淺昏迷,陪同的家屬只有兩個人,一個是雙手顫抖得握不住筆的白發(fā)老伴兒,另一個是哭得雙眼紅腫人到中年的親閨女。老頭兒也有高血壓,兩天下來身體就吃不消了,女兒堅持送老父親回家休息,這樣里里外外就只剩下她一個人。翻身拍背、擦洗喂飯、繳費取報告,一個人竟比別人前呼后擁一大家陪護做得更盡心更及時更到位。
幾天后,“女兒”做長途貨運司機的丈夫回來了,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個才是病人的獨生子!
談到親如母女的婆媳關系,兒媳平靜地說:
“我命好,這輩子遇到個好婆婆。剛結婚那幾年我在紗廠倒三班,家務活兒我媽全包了,怕影響我休息,讓孩子白天晚上跟著她。我結婚十來年沒做過一頓飯,沒洗過一件衣服。這些年我在心里是把她當娘家媽看的,叫聲婆婆都嫌遠了。以前我媽對我好,現(xiàn)在她病了,我的對她更好……”
病人的兒子在醫(yī)院陪了幾天,在老太太出院前又上車了,是兒媳婦堅持要他接的那趟活兒,她說,咱媽以后得吃藥,需要錢。家里的事我一個人能行,你盡管放心!
以后我每每想起那對親如母女的婆媳,在唏噓不已的同時心里總是充滿深深的敬意,既敬佩婆婆的善良大度,也敬佩媳婦的知恩圖報。
善良大度、知恩圖報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我們周圍人群里閃爍著人性的光芒,可是,具體到一個家庭里,配合的如此默契的竟是鳳毛麟角!
4
婆媳關系是在夫妻關系和親子關系的基礎上派生出來的一種特殊人際關系,它一無親子關系的穩(wěn)定性,二無婚姻關系的密切性。婆媳矛盾向來是家庭關系中的千古難題。改革開放后,隨著女性自我意識的迅速覺醒,在新舊觀念的沖突之下,婆媳之間的矛盾也隨之升級。
“養(yǎng)兒防老”、“千年媳婦熬成婆”,在封建殘余思想的影響下,婆婆們的理論是,媳婦孝敬公婆天經地義,小輩順從長輩是理所當然的。在婆婆眼里,媳婦對婆家的所有無償付出,只緣于一點,那就是你嫁給了我的兒子。
然而,從法律角度看,我國現(xiàn)行的法律并沒有明確規(guī)定兒媳有贍養(yǎng)公婆的義務,兒媳在家庭關系中也沒有法律地位,換句話說,兒媳既沒有贍養(yǎng)公婆的義務,也沒有繼承公婆遺產的權力。所以,聲討兒媳不孝順不贍養(yǎng)公婆是沒有法律依據(jù)的。
新一代女權主義者們紛紛扛起獨立自主的大旗,披靳斬棘,把每一天都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守舊的婆婆和新潮的媳婦站在各自的認知里,對峙成一幅幅特定的歷史圖畫。
講感情,兩個素不相識的女人,因為深愛著同一個男人走到了一起,在半生時間里,生出剪不斷理還亂的千絲萬縷的血肉聯(lián)系。說到底,婆媳一場,只不過是一次緣深情淺的萍水相逢罷了。
公媳下面緊 公公干兒媳雪兒全文
人生本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歲月輪替,媳婦是婆婆的前半世,婆婆是媳婦的后半生。人的感情都是相互的,你若真心對我,我可以為你不顧一切;你若對我敷衍,那我也只能再見。
好的婆媳關系,是彼此成全。
5
從張三家的死聯(lián)系到婆媳親如母女的前病人,我想起不久前看到的一句話:
“走進圍城的前幾年,孩子小、工作家庭都在爬坡,這個階段是女人一生中最艱難的時期,婆婆如果能體諒媳婦的不易,力所能及地伸出援助之手,當婆婆衰老無助時,媳婦也會心甘情愿不離不棄地伺候左右。將心比心得真情……”
“我在華為做銷售主管的大侄女可不這么說,”
大妹不認同這個觀點,急急打斷我:
“她說自己的孩子自己養(yǎng),老人家受了一輩子苦,人家?guī)驮凼乔榉,不幫咱是本份?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