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視頻在網(wǎng)上熱轉(zhuǎn)。視頻顯示,上海地鐵車廂內(nèi)一名女乘客看到阿姨一人占兩座之后,提醒她坐到一個位子上,兩次提醒后,阿姨怒懟道“我舒服嘛就好了呀,多說有什么好說的啦,誰把你娶回家這日子肯定過得累得要死。”(搜狐新聞6月13日)
近幾年全國多地都出現(xiàn)過類似事件,比如西安市某老人因年輕女子沒有讓座先是出言不遜隨后一屁股坐到女孩兒身上;廣東市高三學生扶起被撞老人,反被誣陷;洛陽市老人因廣場舞場地問題群毆打籃球的小伙子等等。面對種種為老不尊事件,網(wǎng)友戲稱老年人是闊交車上的“林黛玉”,籃球場上的“霍元甲”。因此如何對待老人,我們是不是應該重新去定為?
隨著老齡化的加劇,老年人的基數(shù)越來越大,那么相應的“壞老人”也在增多。我們不妨開辦“托老班”,通過社區(qū)的老年人服務隊,對六十歲以上的老人進行集中教育,宣講我們新時代的價值觀;組織社區(qū)進行“夕陽道德星”評選,宣揚“人老品優(yōu)”的模范精神。充分利用老年人廣場舞,將處事方式容納到廣場舞曲中。面對違規(guī)的老年人,我們也不必客氣,該處罰就處罰,該教育就教育。
古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今有傳統(tǒng)美德“尊老愛幼”。當年輕人用尊重的心去對待老年人時,也希望老年人溫柔的回應一聲“謝謝”。畢竟年輕人尊的是品行而不是年齡,敬的是教養(yǎng)而不是歲數(shù)。還望每一個人漸漸老去時,年齡是約束行為的標桿,而不是橫行社會的尚方寶劍;還望每一個人步履蹣跚時,迎來的是尊重禮讓的目光而不是鄙夷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