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次臨時而又長久的搬家,時間為三年。
在學校開學前,我媽便托姑媽早早的在學校外幫忙找房子,要位置好,離學校近,還得風水好,在那里住的曾經(jīng)考上過多少大學生。
最后定下來的是一幢三層樓的獨棟,小院子的形式,定了三樓的一個房間,房東是一對上了年紀的老爺爺老奶奶,聽說兒女都很有出息,也聽說那棟房子里出了很多重點大學生。
起初,我以為陪讀的會很少,但是去了才發(fā)現(xiàn),附近幾乎每個房子里都注滿了人,都是來照顧孩子生活的家長。逢節(jié)假日,大街上全是提著各種大包小包的家長和學生。
盡管在我的觀念里,我不是很贊同陪讀這個舉動,但每每想起那幾年看到的場景,我依舊會感動。那是世上最無私最淳樸的愛,也是父母對孩子最大的期盼。也是農(nóng)村父母在孩子人生路上,唯一能幫到孩子的地方,他們竭盡全力而為之。
。ㄈ
高中生活枯燥乏味,要在學習中尋找樂趣。
假如你能及時吸取知識,考試時能一一答對,你就會能發(fā)現(xiàn)其中的樂趣,輕松而又自信。但如果,你沒有跟上學習的進度,考試的成績總是不理想,那你高中三年,會過的乏味而吃力。
我弟是整個家族唯一的男孩,身上背負的期望很多,壓力很大。剛進去時,大家滿懷志向,都有著驚人的毅力。而我弟在初中時,一直是班級的前幾名,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能進重點高中的,都是在同一個水平線上的人。當時的他不明白這個道理,因為落差感又沒有及時調(diào)整,在前兩年的學習里比較低沉,沒有取得很好的成績,也變得越來越?jīng)]有自信心。
而在學習里,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我媽是急性子,望子成龍心切,但她又無能為力,只能像中國大多數(shù)母親一樣,孜孜不倦的對自己的孩子進行嘮叨,甚至在極具失望時,失控責罵。她不懂得有什么更好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期盼,她也不明白青春期的孩子內(nèi)心有多么的不安和叛逆。
那時我們要面對大大小小的考試,隨時的小測驗,班級一周一次的周考,全年級一月一次的月考,半學期一次的期中考,一學期一次的期末考。每次考試的分數(shù)和排名都會用A4紙打印出來,貼在教室的前門上或者學校校門口的公告欄里。
對于成績好的,那是一份殊榮,對于成績不好的,那是一份煎熬。
(四)
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常住在一起難免會有爭吵,我弟面對學業(yè)的層層壓力以及我媽孜孜不倦的嘮叨。
他的情緒在高三那年,徹底爆發(fā)。
他開始和我媽不斷的爭吵,不愛回家,甚至有些舉動危害到自己的生命。
那年,我剛上大一。我媽常常等我弟不在家時偷偷給我來電話,一邊說一邊哭,說我弟又一個晚上沒回來,說我弟又和她吵架了。那是我長那么大,第一次見我媽哭的那么傷心,而且?guī)缀趺總電話都哭。她的眼淚里包含著對自己的失望,對自己孩子的失望,以及對生活的無助和對未來的無望。
眼看著高考一天一天的逼近,我媽越來越著急,但又沒辦法和我弟溝通,于是想各種各樣的辦法來緩解我弟的情緒和壓力。那幾個月里,她編輯了好多幾百字的短信給我,讓我以我的名義轉(zhuǎn)發(fā)給我弟,都是濫勵的話。大多是一些姐相信你一定可以的,高考不難,只要你肯努力,現(xiàn)在努力也不算晚,只要你愿意好好聽老師復習,你一定可以考上大學之類的話。
我弟至今都不知道那些短信是我媽寫的,他都以為是我每天給他發(fā)的。
后來,我媽見我弟將那些短信一直保留在手機里,情緒也開始好轉(zhuǎn)。我想,那些短信很大程度上確實緩解了我弟的情緒,因為年少時的我們并非只有外表看上去的叛逆,也需要鼓勵來撫慰內(nèi)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