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感情是逐漸建立的,一年又一年,李竣峰的定期拜訪和誠懇態(tài)度獲得了耿浩媽的認可。
落水事件過后,李竣峰整個人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在父母的耳提面命下,他意識到,自己的肩上擔著兩家的重任,至少擔負著兩個母親的心愿。
李竣峰勤學苦練,打算承繼耿浩的衣缽,用光明的前程補償對耿家的虧欠。
耿浩媽可能是看他踏實努力,性格謙和,也可能是實在沒辦法了,不得不勸自己接受他。
除了兒子,她還有一個女兒,女兒早年外出打工,直接留在外地嫁人成家,兒子走后,丈夫一心想再要個兒子,兩口子想盡一切辦法,備孕三四年,她的肚子始終沒有動靜。
在農村,重男輕女的觀念仍舊存在,尤其在男人心里,一個家沒有男繼承人,簡直撐不起脊梁。
耿浩爸出/軌了,外面的女人懷孕了,他和耿浩媽離婚了。
離婚后,耿浩爸不愿意留在這個傷心地,搬到女人家另過,留下耿浩媽一人。
女兒叫她過去一起過,她不愿意。她想兒子,怕自己走了,兒子孤單。
而且,她也想看看,李竣峰會不會替兒子實現(xiàn)上大學、在城里安家的愿望。
和李竣峰結婚前,鄧紅知道有這么一檔事。
當時她年輕,不以為意,相反,還為自己找到這么一個有情有義的男人而自喜,但是后來,體會漸漸變了。
生活會把人從各種浪漫和理想化的狀態(tài)中叫醒。
首先是他們自身的生活壓力不斷增大。李竣峰大學畢業(yè)在城里安家落戶,娶妻生子。
別人買房買車,他和鄧紅也想,但他們是普通的工薪層,螞蟻挪食般攢錢特別不容易。
農村的父母幫不上什么,能顧好他們自己就算不錯了,但是孫姨呢,成了他們的一個額外負擔。
長期情緒低迷,孫姨的身體一直不大好,近幾年生病越來越頻繁。
女兒離得遠,除了親戚,唯一能依靠的就是李竣峰。
相處這些年,雖然沒有以“干母子”的名義相稱,但倆人的感情也相當深。李竣峰結婚時,孫姨和李家父母一樣都是坐主位,形同新郎母親,還給了鄧紅一個大大的紅包,鄧紅也規(guī)規(guī)矩矩向孫姨敬了茶。
紅包當時是祝福,帶來的是欣喜,現(xiàn)在則是一種潛在的、沒有盡頭的負擔。
親戚們不能總打擾,他們知道耿家和李家的情況,煩了就旁敲側擊,或者索性代替孫姨通知李竣峰。
探進衣襟覆上她的渾圓飽滿 兩座巨峰滾圓飽滿束縛不住
知道了能不去看望不去照顧嗎?看望和照顧能不花錢花時間嗎?花錢花時間哪個都影響他們的事業(yè)和存款,進而影響他們買房買車的進展,鄧紅越來越煩。
鄧紅的情緒自然影響到李竣峰的情緒,李竣峰再接孫姨電話,或應承事情時就不像以前那么有底氣。
他也糾結。一邊是自己家,親生父母尚不愿意給自己增加負擔,一邊是孫姨,救命恩人,沒她兒子就沒他的今天,怎樣兼顧,唉!難。
鄧紅和他談過,她說當斷不斷,反受其亂,雖然她兒子救了你,但十幾年了,你家和你該還的也還完了,不可能一輩子依靠你到老吧。
沒那個金鋼鉆就別攬那個瓷器活!趁早拜拜!
見丈夫紅眼圈悶頭抽煙,她又心疼,和丈夫商量:要不這樣,咱們每年給她三千塊錢,三千塊錢在農村也夠日常生活了,她不是還種菜賣菜嗎?不是還有親生女兒嗎?其他的,就讓她們自己想辦法吧。
父母這兩年體會兒子的難處,也越來越不熱衷催他看孫姨的事。
怎么辦呢?
經過一次次考慮,利弊權衡,李竣峰下了決心,今年清明節(jié)一定和孫姨說明白。
但是清明那天,孫姨在家里等到十點多,也沒見到李竣峰的人影。
打電話,他說堵車,在路上。
農村有祭奠人必須在中午十二點前燒紙供奉的習俗,馬上十一點了,即使李竣峰來了,再往墳上走,怕也來不及。
孫姨想了想,自己提著袋子,踽踽出了村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