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然后,青龍沖上了云霄,翻騰了幾下舒展身子。
突然天上烏云密布,雷聲滾滾。青龍在老百姓們的頭上盤旋了幾圈,感謝人們的搭救之恩。百姓們抬頭望著青龍,嘴角上都露出了微笑。

不一會兒,豆大的雨點“噼里啪啦”地從天空傾瀉下來,百姓們都樂開了花。他們任憑雨點打在自己的臉上,感受著雨水的滋潤。
瞬間大地又復蘇了起來,幾天后稻田里,山間上又回到了以前生機勃勃的樣子。老百姓的收成好了,生活自然也都過的好了。
從此以后,“二月二,龍?zhí)ь^”的說法就流傳了下來。每到一年中的二月初二,大家都炒黃豆,爆玉米花吃。這寄托了人們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美好愿望。
這個故事之后,后世也傳頌了很多龍?zhí)ь^俗語:
一抬頭,豐收在望好兆頭;
二抬頭,福祿壽喜全都有;
三抬頭,煩惱霉運全溜走;
四抬頭,成功事業(yè)攥你手;
五抬頭,步步順達爭上游;
六抬頭,幸福健康到永久。
“龍?zhí)ь^”的由來與古代天象有關。上古時代人們根據日月星辰的運行軌跡和位置,把黃道附近的星象劃分為二十八組,俗稱“二十八宿”。宿”表示居住。如果觀察月亮的運行,它基本上是每天入住一宿,待28宿輪流住完,大約一個月,所以稱“宿”。古人又將這二十八個星宿按照東南西北分在四宮,也就是把
“二十八宿”按照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劃分為四大組,產生“四象”:東方蒼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在東方的7個宿分別叫做: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象,人們稱它為“東方蒼龍”,其中角宿代表龍角,亢宿代表龍的咽喉,氐宿代表龍爪,心宿代表龍的心臟,尾宿和箕宿代表龍尾。
在冬季,這蒼龍七宿都隱沒在地平線下,黃昏以后也看不見它們。驚蟄至春分間,黃昏來臨時,角宿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了。這時整個蒼龍的身子還隱沒在地平線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稱龍?zhí)ь^。仲春而抬頭,仲夏而升天,仲秋而潛淵。都是指這蒼龍七宿在天空的隱現變化,并非是真有一條動物之龍在變換。“仲春抬頭”是指仲春時期,角宿開始出現在天空,東方蒼龍初露頭角,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龍?zhí)ь^”,實際上說的是東方蒼龍星象的空間變化。

古時候,人們累察到蒼龍七宿的出沒周期與一年農時周期相一致。春天農耕開始之際,蒼龍七宿在東方夜空中開始慢慢上升,最先露出的是明亮的龍首——角宿;夏天作物生長,蒼龍七宿高懸于南方夜空;而到了秋天,莊稼豐收,蒼龍七宿也開始在西方下落;冬天萬物伏藏,蒼龍七宿則隱藏于北方地平線以下。每年農歷二月二傍晚,蒼龍星宿開始從東方露頭,代表龍角的角宿開始從東方地平線上顯現,所以稱為“龍?zhí)ь^”。
其實“龍?zhí)ь^”的意思就是指大地經過冬眠,百蟲開始蘇醒,經過了立春、雨水、驚蟄等節(jié)氣,我國很多地方都開始進入雨季,這也是大自然的規(guī)律,不過在古時,“龍”在人們心中占有很高的地位,是祥瑞的化身,也是風雨的主宰,所以人們都普遍認為這是“龍”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