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biāo)題:《白鹿原》:郭舉人吃“泡棗”,作者為什么寫這些東西?
“姐呀,聽說你給郭掌柜泡棗兒是不是真事?”
田小娥聽了猛地站起來,給了黑娃一個嘴巴子。又把一個尿盆拿到他面前:
“黃蠟蠟的尿里頭飄著三顆棗兒,已經(jīng)浸泡得肥大起來!
這是小說《白鹿原》中的一個情節(jié)。
田小娥作為妾室,嫁給了當(dāng)?shù)氐墓e人。看似光鮮亮麗的外表背后,其實(shí)隱藏的萬般無奈。
書中說,郭舉人年歲已大,原配夫人又看得緊。因此少有能和田小娥,溫存的時刻。
那礫舉人娶她干嘛呢?答案是——
“泡棗!”
這是陜西農(nóng)村的一種封建做法。在《拾遺記》中就記載過,相傳,西王母曾贈與周穆王三顆黑棗。周穆王服用后,身體精力大增,認(rèn)為黑棗為上佳補(bǔ)品。
這種黑棗的制作過程,很不人道,而且不能量產(chǎn)。必須將其塞入女子體內(nèi),時間越長,效果越好。因此,又叫“陰棗”。很多上了年紀(jì)的陜西老人,都用過這個法子。
而郭舉人也不例外,他娶田小娥,就是為了讓她當(dāng)“陰棗”的器皿。每次原配夫人,都盯著田小娥,將三顆“陰棗”放進(jìn)去后,才放心離開。
但是田小娥骨子里是很倔強(qiáng)的,她每次看到原配離開,就將“陰棗”取出,放到尿盆里。
這種很奇葩的情節(jié),在賈平凹的《廢都》中,也曾出現(xiàn)過。主角莊之蝶,吃的“泡荔枝”,跟“泡棗”的制作方法一樣,只是換了東西而已。
那么作者為何要寫這些東西呢?
我認(rèn)為,作者是想通過這些奇葩習(xí)俗,來表示封建社會的愚昧。而不論是礫舉人,還是莊之蝶,都是封建社會的男權(quán)代表。
反之,田小娥就是那些,被封建勢力壓迫的傳統(tǒng)女性。作者通過泡陰棗,和田小娥將棗放到尿盆中,來表達(dá)對封建勢力的反抗,這才是書要表達(dá)的核心觀念。
《白鹿原》不愧是一流的文學(xué)作品,讀來蕩氣回腸之余,還有深深的震撼。女子無罪,懷璧其罪。長得美也是一種錯,是那個時代最大的荒誕。
作者陳忠實(shí),出生在陜西白鹿原,對這片黃土高原有著很深的感情!栋茁乖愤@部宏篇著作,正是他在這片土地上刻畫而成。
這是一部50年變遷的雄奇史詩。主人公六娶六喪,神秘的序曲預(yù)示著不祥。一個家庭兩代子孫,為爭奪白鹿原的統(tǒng)治代代爭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話劇。
1997年,《白鹿原》獲得了第四屆茅盾文學(xué)獎。如今27年過去了,這本書依舊深受人們的喜愛,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
因此,推薦大家讀一下《白鹿原》。翻開書,你將看透世道人心,贏得人生主動權(quán),F(xiàn)在搞活動,買一本《白鹿原》+余華的《活著》,還贈送一本沈從文的《邊城》。三本只要46.8,一本才10多塊錢!喜歡的朋友點(diǎn)擊下方“去看看”下單。
責(zé)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