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關(guān)于薛仁貴的死因說法不一,史料介紹的和電視、評書演繹的是不同的死因,那薛仁貴是怎么死的呢?一起來看下吧!
歷史上確有薛仁貴其人,他是唐朝名將,著名軍事家,政治家。不過小說和電視劇與真實的薛仁貴出入較大,很多事件不符,或者時間錯位。史料介紹,薛仁貴于永淳二年(683年)去世,終年70歲,死后,朝廷贈左驍衛(wèi)大將軍,幽州都督,官府還特造靈輿,護喪還歸故里。從以上說法中,可以看出薛仁貴是正常死亡的。
在評書中,薛仁貴是上其子薛丁山射死的,薛仁貴與北將交鋒,其子薛丁山恐其有失,遂引弓射之,然箭中仁貴咽喉,不治身亡。關(guān)于薛仁貴究竟是病死的,還是被兒子射死的,已無從考證。
薛仁貴簡介:
薛禮(613年-683年),字仁貴,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唐太宗唐高宗時期的將軍。是北魏將領(lǐng)薛安都六世孫,出身於河?xùn)|薛氏世族。被封為平陽郡公,死后,朝廷追贈為左驍衛(wèi)大將軍,幽州都督。

薛平貴就是薛仁貴嗎?據(jù)一些資料介紹,薛仁貴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他是唐朝名將,是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在愛情方面薛仁貴和妻子柳氏非常恩愛,在他三十歲時妻子告訴他:“要善于抓住機會,你有一身好的武藝,應(yīng)該從軍立功名,等富貴還鄉(xiāng),在改葬父母也不遲。”正是因為妻子的一句話,薛仁貴開始了馳騁沙場四十年的傳奇經(jīng)歷。
和薛仁貴不同的是,薛平貴的故事則更多的是民間的傳說,但是這個傳說卻一直都是折子戲和京劇的寵兒,深受大家歡迎。據(jù)老輩藝人流傳,山西一位有錢人家請戲班為母親祝壽,在出演了《汾河灣》等戲后,其母對劇中薛仁貴與柳迎春最后陰陽相隔的結(jié)局非常傷心,為了不讓母親傷心,富人便請師父寫出大團圓結(jié)局的劇本。也就在這時,有一位文人為了不違反歷史,于是寫出了“薛平貴與王寶釧”這樣版本的故事。
電視劇《薛平貴與王寶釧》中的薛平貴出生寒窯,是被相王的三女兒王寶釧拋繡球選其為夫君,王寶釧的父母并不同意這門親事,為此王寶釧和父親三擊掌后斷絕父母關(guān)系,隨薛平貴生活在寒窯中;楹笱ζ劫F征戰(zhàn)沙場,又與玳瓚公主成婚當(dāng)上西涼國國王,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載,最后與薛平貴相遇并成為西涼國皇后。

唐朝名將——薛仁貴
薛禮(614——683年3月24日),字仁貴,漢族,山西絳州龍門修村人(今山西河津市城東十里之遙的修村),唐朝名將,著名軍事家、政治家。隨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創(chuàng)造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諸方面在軍事、政治上的赫赫功勛。薛仁貴的故事廣為民間流傳,元代戲劇家張國賓寫《薛仁貴衣錦還鄉(xiāng)》雜劇。清代無名氏著有通俗小說《薛仁貴征東》(《唐薛家府傳》)。
民間傳說中唐朝時期人物——薛平貴
薛平貴,民間傳說中唐朝時期人物,出身貧寒,宰相王允的三女兒王寶釧拋繡球選其為婿,其后,薛平貴從軍遠(yuǎn)赴西涼征戰(zhàn),輾轉(zhuǎn)成為西涼國王,回到中原與王寶釧相聚。中國各地有許多關(guān)于薛平貴事跡的戲曲劇種廣泛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