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永(1904年-1954年),次子,著名考古學家,1948年3月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首屆院士(人文組)。梁思永一生致力于考古事業(yè),是中國近代考古學和近代考古教育開拓者之一,是我國第一個受過西洋的近代考古學正式訓練的學者,有《梁思永考古論文集》傳世。他當選為第一屆中國科學院院士,1950年8月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1954年4月2日,長期帶病堅持工作的他心臟病發(fā)作在北京逝世,終年50歲。

梁思忠(1907年-1932年),三子,曾任國民檔十九路軍炮兵校官。
梁思忠從日本回國后不久又到了美國,先后在弗吉尼亞陸軍學院和西點軍校學習。20世紀30年代初畢業(yè)回國,加入了國民革.命軍。入伍后,由于留學資歷和杰出才干,他很快升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炮兵上校。在1932年的淞滬抗戰(zhàn)中,梁思忠表現(xiàn)相當出色?上Т撕蟛痪,年僅25歲的他卻因患腹膜炎服錯了藥、貽誤了治療時機而去世。
梁思莊(1908年-1986年),次女,著名圖書館學家。
梁思達(1912年-),四子,長期從事經(jīng)濟學研究。他曾經(jīng)參加中國科學院經(jīng)濟所《中國近代經(jīng)濟史》的編寫工作,并于1965年主編了《舊中國機制面粉工業(yè)統(tǒng)計資料》一書。他1972年退休,退休后一直住在北京。
梁思懿(1914年-1988年),三女,從事社會活動。
梁思寧(1916年-2001年),四女,投奔新四軍參加中國革.命。
梁思禮(1924年-),五子,著名火箭控制系統(tǒng)專家,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梁思禮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987年當選為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和第八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1994年當選為國際宇航聯(lián)合會副主席,1996年10月獲“何梁何利獎”,1997年9月榮獲“中國老教授科教興國貢獻獎”。此外,他還曾獲“何梁何利基金獎”,擔任過航天工業(yè)總公司科技委員會副主任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