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曹叡特派出將軍秦朗,率領步騎兵二萬,進抵渭水前線,以增援于司馬懿,并帶來了曹叡的詔令,跟司馬懿現(xiàn)行的堅守不戰(zhàn)之策不謀而合,也算是給司馬懿撐了腰。曹叡對司馬懿玩耍的請戰(zhàn)花招,是心知肚明的,因而也樂于順坡下驢,又派遣了時任衛(wèi)尉的辛毗,前來擔任大將軍的軍師之職(相當于總參謀長),并手持魏皇親賜的符節(jié)(代皇帝傳令),以嚴厲制止魏國諸軍出戰(zhàn)諸葛亮。
已擔任于蜀軍護軍(軍事總監(jiān))的姜維,對此意不太明了,向諸葛亮說道;“辛毗帶了皇帝的符節(jié)前來,司馬懿再不可能應戰(zhàn)了。”諸葛亮告訴他:“司馬懿本來無意應戰(zhàn),所以故弄玄虛,堅決要求非應戰(zhàn)不可。他實際上是在故擺姿態(tài),以借皇帝的權威,堵住別人的嘴。自古以來,就有‘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之說。假若司馬懿真想出戰(zhàn),并也有能力擊敗我們,他怎會犯傻似地做出,要采取‘千里請戰(zhàn)’的離奇事情呢?”
到了六月以后,蜀、魏兩軍依然沒有大的戰(zhàn)事發(fā)生,相持的僵局難能打破。諸葛亮只得天天派人去司馬懿大營中,給他下戰(zhàn)書,要求約定兩軍PK的時間和地點,以決勝負。司馬懿這只老狐貍,對蜀軍使節(jié)的接待相當熱情,如若無其事一樣,絕口不談戰(zhàn)事,只是向他打聽一些諸葛亮生活中的瑣事。當使者回答說:“我們丞相每天都是早起晚睡,二十板以上的軍法處罰,都要親自裁決,飯量不過數(shù)升。”司馬懿便不動聲色地對他左右的人說道:“諸葛亮食少而事煩,怎么能活的長久呢?”
這個話講得固然非常的陰險,但也表現(xiàn)出司馬懿的內心深處,還是存有相當畏懼于諸葛亮的情緒的。由于自己無法在戰(zhàn)場上取勝對手,所以只能寄希望于別人早點死去,以便可以即早擺脫眼前的苦境。這當是司馬懿不厭其煩地,要打探諸葛亮生活細節(jié)與工作狀態(tài)的目的。他是以此來判斷對手的身體狀況,健康與否,及壽命之短長,以利為所用。
諸葛亮后來,果然“因為食少事煩”而病倒了!以遠觀上講,這是他長期操勞國事,又事必躬親,過度勞累,以致油盡燈枯的必然反映。而從直觀上看,他是在遭受這次雙重憂慮的纏繞、打擊下,而致病倒下的。這次十萬蜀軍北伐,被司馬懿拒之于渭水之南,在其“貼身監(jiān)護、拒不接戰(zhàn)”的防御之下,諸葛亮尋找不到任何挫敗魏軍的戰(zhàn)機,這就迫使他焦慮萬分,寢食難安,但又苦思不出能有效攻擊魏軍的好辦法來,以相應完成他的出征時的必勝預期,這是一層重大憂慮。
蜀漢大軍與魏軍相持于渭南,已歷時三四個月,其用度耗費是巨大的,即便是運輸通暢,而以蜀國之經濟,也難能支撐起一場長久的舉國式的拉據戰(zhàn),所以糧盡之憂,經濟衰微之擾,實為諸葛亮的心腹大患,這是另一層重大憂慮。諸葛亮就是在這把雙刃利劍的重刺之下,以致心衰力竭而倒下了!
公元234年的8月之初,年屆54歲的諸葛亮心知病入膏肓,自己已再難為國家效力了。于是,他為漢軍撤退作了周密的安排,至于選擇誰來繼任丞相之職,他早就密函于劉禪,保薦了蔣琬;他并留下遺愿,希望埋骨于漢中勉縣定軍山的山坡上,墓?jié)湍苋莨啄咀銐,不需陪葬器物,身穿著平時衣物下葬即可。于此,他要帶著壯志未酬的遺憾,離開人世了!

影視劇中的諸葛亮
諸葛亮病亡后,蜀軍是在“秘不發(fā)喪”之下,悄然撤退的。當?shù)匕傩找姷绞褴姞I壘帳拔人空,便跑到魏軍營中報告了此事。司馬懿接報,預感諸葛亮可能身亡,立即縱兵前往追擊,卻在蜀軍搖旗擂鼓的回擊下,以為判斷有誤,又怕再次丟兵失將,便趕緊下令收兵了;貭I之后,司馬懿對諸葛亮的生死與否仍存狐疑,于是又派出了一支由二千兵士組成的小分隊,讓他們悄悄跟蹤于蜀軍后面進行觀察。這支偵察隊伍一直尾隨蜀軍,來到斜谷的赤巖岸時,聽到漢軍那邊已是哭聲震天,又遠遠瞧見了在風中飄動的白幡,方才確認諸葛亮已離開人世的死訊,便連忙返回到魏營里,報告了司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