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簡介
真珠舍利寶幢是北宋大中祥符六年制作的一件珍貴的佛教藝術品,是用珍珠等七寶連綴起來的一個存放舍利的容器,距今已有千年的歷史。
真珠舍利寶幢造型優(yōu)美,制作巧奪天工,精美絕世。塔上17尊檀香木雕的神像充分顯示了雕刻者的功力,每尊佛像高不足10厘米,雕刻難度極大,然而,不論是天王的威嚴神態(tài),還是天女的婀娜多姿,都在這小小的寶幢上被雕刻得生動傳神。

歷史價值
從真珠舍利寶幢上,可以看出五代、北宋時期蘇州工藝美術的繁榮和精美,同時也可見五代、北宋時期吳人高度的審美水準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點評
“整座寶幢造型優(yōu)美、工藝之精巧舉世罕見,代表了整個北宋時期蘇州工藝的集錦。”
——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李久芳

鎮(zhèn)國之陶瓷
定窯孩兒枕:觀音賜子,栩栩如生

文物介紹
文物信息
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在我國臺北“故宮”中也收藏了兩件北宋時期的定窯孩兒枕,與北京故宮的孩兒枕如出一轍。
文物簡介
北宋定窯孩兒瓷枕地潔白,通體施釉,釉層均勻,僅在衣褶等凹處有積釉現(xiàn)象,釉色白潤如玉,光亮可鑒,釉層較厚處,色澤白中透青,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它不僅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而且保存了民俗史、服飾史等珍貴的材料。此外,它也反映了定窯的工匠們對生活情景的真實捕捉和高超的藝術再現(xiàn)技能,特別是刻畫衣紋皺褶,使用不同的刀法,表現(xiàn)出軟硬不同的質感,一絲一布,使人一目了然,令人嘆為觀止。

歷史價值
這件定窯孩兒瓷枕先使用模具燒制成型,再加以精細的雕工,活潑可愛的孩童側臥于榻上,雙臂緊抱置于頭下,兩腳疊壓稍稍抬起,孩兒神態(tài)栩栩如生,是中國陶瓷史上的經典之作,現(xiàn)藏于故宮博物院。
點評
“定窯瓷器以白瓷為主,大都為實用的瓶、罐、碗等,孩兒枕是難得一見的器型。這件定窯孩兒枕不僅是宋代風俗的見證,也是研究宋代文化和陶瓷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
——瓷器專家,中國文物學會鑒定委員會委員葉佩蘭

鎮(zhèn)國之玉器
瀆山大玉海:酒甕里的改朝換代

文物介紹
文物流傳
瀆山大玉海于至元二年完工,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置元大都太液中的瓊華島廣寒殿,明末移至紫禁城西華門外真武廟,至清乾隆十年(1745)弘歷命以千金易得,于4年后遷于今北京北海公園團城上的承光殿前,再配以漢白玉雕花石座作襯托,他又命四十名翰林學士各賦詩一首,刻于亭柱之上。并建亭保護至今。
文物簡介
瀆山大玉海,中國元代玉器。又名玉甕、玉缽。器體呈橢圓形,高0.7米,口徑1.35-1.82米,最大周圍4.93米,約重3500公斤。整塊大玉雕刻而成的瀆山大玉海顏色青綠,石質柔和細膩,圖案精美,形神兼?zhèn),玉瀆內外有十幾種動物圖案,用龍、螭象征蒙古汗,下面有羊、鯉魚、犀、螺、蟾、蚌、鰲魚、馬、兔、豚、鼠頭魚等。它的雕琢裝飾繼承和發(fā)展了宋金以來的起凸手法,隨形施藝,整件玉器頗具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