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中國的神話體系如此混亂,無法統(tǒng)一?
個人認為:
民間崇拜
中國民間自古以來是一個功利化較嚴重的國家。因此古人非常重視實際效應,為此,古人有了見廟就拜的傳統(tǒng)——好比買保險一樣,能得到保佑當然好,得不到也沒失去什么。
而我國地域遼闊,各地都存在各地的土著神——比如南方人信仰“五通”,北方人信仰狐仙,道教認為人死后歸東岳大帝管,佛教則認為人死后得去閻王那里報到(按:在這里普及下,閻王是印度人),此外,很多文學和傳說中捏造的神仙,以及歷史名流,在民間也有了很多信徒,其中典型的有“通天教主”——“通天教主”本是小說《封神演義》虛構(gòu)出來的神靈,但隨著小說流行,“通天教主”也有了信徒,記得小編在本世紀初年見過一本臺灣出版的符箓圖書,其中請神符箓中,就有通天教主的尊號。
而這些信仰和理念,傳播到民間,都被中國老百姓一并供奉起來,于是,導致中國神話體系復雜甚至互相抵觸。
官方因素
事實上,站在世界宗教史角度來說,其實全世界大多數(shù)國家的神話體系,起初都是雜亂無章的,只不過,因為官方有了行政干預,才導致神話體系變得統(tǒng)一。
這是因為古代外國大多要依靠神話來給統(tǒng)治者制造合法性——比如埃及國王說自己是太陽神的族人,因此需要整頓埃及神話,統(tǒng)一版本。
而古代華夏自古以來有湯武革.命、殺害君王的傳統(tǒng),今天的天子可能明天還不如草根,因此對于古代統(tǒng)治者來說,所謂“君權(quán)神授”只不過是一個無人說破的騙局而已,但是,即便這樣,“神話體系”還是要有的。于是瑯代統(tǒng)治者將官方需要的神話體系簡化起來——一切都是上天的意志,皇帝就是天子。而官方所奉行的神話體系,和民間信仰的鬼神并不發(fā)生太多交集,于是。古代中國有了官方認可的神話體系和民間信仰并行的局面。
辛亥革.命爆發(fā),中國最后一位天子宣統(tǒng)帝宣布退位,官方認可的神話體系由此退出歷史舞臺,而民間的信仰延續(xù)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