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當(dāng)年母親做完流產(chǎn),仍要堅持上班,做家務(wù),父親對她視若無睹;比如某一次母親不小心崴了腳,每天只能一瘸一拐工作,即便樓下就是藥店,父親也不曾為她買一只藥膏,更別說攙扶她下樓,或者為她分擔(dān)工作,他甚至幾天之后才發(fā)現(xiàn)母親的一瘸一拐;比如,她即便加班到半夜,父親也總能安然入睡,從不曾見父親去路口接過她一次……諸如此類,她翻閱起這些往事,對我來說就像是一部血跡斑斑的血淚史,或許母親的淚痕已干,傷口已愈,而我卻似乎感受到了她傷口上的隱隱痛楚。連一向維護(hù)父親的姑媽在一旁也忍不住埋怨父親的“大意”。我自認(rèn)自己這半生也受過不少愛情的傷,也曾被人殘忍的對待過,可是相比母親,我是多么幸運。
我對母親說:你愿意的話,就離吧。姑媽在一旁聽到,似乎顯得很震驚,或許他們的印象里,從來都是勸和不勸分,所以我理所應(yīng)該該阻撓母親離婚的想法,而沒有想到,我居然會支持她。我的確顯得有些不合常理,可是,有時候想想,與其讓他們每天爭吵,絕望,倒不如給他們自由,重新開始新的生活。孩子固然希望完整的家庭,但健康遠(yuǎn)比完整更重要。
我無法想像,一個女人在這樣的家庭中如何能隱忍地度過二十幾年,就像當(dāng)初我無法想象她才五歲就會煮飯一樣。我偶爾會想,如果我與母親身處同樣的情境,我會怎么辦。我想我一定沒有母親的隱忍頑強(qiáng),也許崩潰,也許逃離。但我也慶幸,這一點,我并不像母親。

趁父親不在偷上母親 睡在醉酒的爸爸身后活塞媽媽
盡管母親在這些年里生活并不盡人意,但她卻出乎我意料的樂觀。母親三姐妹中,姨媽一直是家庭主婦,從沒上過班,小姨更是瀟灑自在,只有母親一人常年跟著父親在外漂泊,風(fēng)里來雨里去,家里家外無不費心勞神。我問過她是否羨慕姨媽們的生活,她的回答仍是淡淡的:羨慕有什么用,我也可以不用上班啊,那你還上不上學(xué)?幸福也好,不幸也罷,多半都是從比較中得來的,母親或許也曾希冀過輕松自在的生活,可是她分得清現(xiàn)實與愿望,她也有足夠的智慧去平衡這兩者的關(guān)系。
所以,每一天,她都一如既往地努力,再努力。這幾年,生活壓力很大,一提到各種現(xiàn)實問題,我總是滿臉愁容,母親總在一旁安慰我:這沒什么,大不了的事。風(fēng)輕云淡得似乎這些壓力與我與她都沒有關(guān)系。她說:一切都會過去的,總會越來越好的,不要愁,慢慢來。這大概是她從這些年的辛酸里悟出來的道理。簡單而又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