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精神病丈夫刀下逃出來的那日,不得不走向離婚路,我就在心底里掙扎地喊:爸爸,對不起。爸爸,我會把你的孫子培養(yǎng)成才。
公公是為了抗婚而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而革.命又不讓他拋棄婚姻,使陽春白雪的他,一輩子與下里巴人的婆婆捆綁在一起,為此,他不知做何感想,但是,革.命的大熔爐讓他這個大少爺,成了一名獨立堅強勇敢的人,卻是有目共睹的。
正認為此,也許,他更懂得人生的意義,更值得我崇敬。
梅姐姐從未見過公公,對于公公的印象大都是從婆婆嘴中拼湊出來的。
那時,公公和婆婆同為一家國企工廠的普通工人。年輕時的婆婆,出落得楚楚大方,追求者甚多。最終,選擇其貌不揚、條件最差的公公,主要因為公公是個孤兒,沒有家庭拖累。婆婆有一個寡母需要照顧,帶著老娘嫁到公公家。
今年,在成都過年。做飯的時候,掀起鍋蓋,婆婆就說:“這是你公公做的,手可巧了”;晾衣服的時候,拿出一打衣架,婆婆就說:“這是你公公做的,手可巧了”;吃飯的時候,搬出木凳子,婆婆就說:“這是你公公做的,手可巧了”......然后絮絮叨叨,家里大部分東西都出自公公之手。
當然,關于公公過往的話題,并不僅限于成都。過去,共同生活的多年歲月里,婆婆隔三差五就會從某個話題提到故去的公公,一說再說,不知疲倦,甚至同一件事可以說個三五遍。仿佛公公從不曾離開,一直在我們身邊。
初為兒媳的那幾年,年少不經(jīng)事。天天聽老太太嘮叨一個素未謀面的親人,次數(shù)多了,難免覺得煩躁。有一次,梅姐姐就私底下跟狀元老公說:“能不能讓你媽,別一天到晚提你爸的事?好煩啊!”那次,狀元老公勃然大怒:“他們在一起生活了幾十年,現(xiàn)在我爸走了,難道說都不能讓她說了?”梅姐姐自知理虧,從那以后,絕口不提。
為錢爭吵
公公屬于那種最最老實巴交的無產(chǎn)階級,三棍子打不出個屁來。不善言辭,不與人打交道,埋頭苦干,沒啥興趣愛好。月底一發(fā)工資,悉數(shù)上交婆婆。婆婆說,他們一生中,只有兩次,為了錢吵架。
那年,婆婆聽說,年底公公會漲級加工資,喜滋滋地等著,盤算著錢多了,日子就寬裕些。誰知,等了大半年,左等不來,右等不來,就跑去問公公。結果,公公輕描淡寫回話:“讓給同班組的老王頭了,他年紀大了,有一大家子需要養(yǎng)活。”婆婆頓時發(fā)火:“人家需要養(yǎng)家,你不需要養(yǎng)家?你也上有老下有小,裝什么雷鋒啊!”任憑婆婆怎么罵,公公也不吭聲。見婆婆氣得掉眼淚,就安慰了一句:“我還年輕,再等兩年,也沒事的。”
再有一次,公公在世時,每月發(fā)工資,定先讓婆婆給遠在湖北農村的兄嫂匯一筆錢,接濟他們。對于這事,婆婆頗有抱怨:“給父母匯錢是理所應當?shù),為什么要給兄弟匯錢呢?”但是,無論婆婆多不情愿,再吵再鬧,公公依舊一意孤行。只說了一句:“我沒有父母,長兄為父。”這筆匯款從未中斷,直至公公生病倒下。
臨終遺愿
公公得的是胃癌,從發(fā)病到去世,頭尾約莫五年。短短五年的治療,耗費了公婆一生的積蓄不說,還欠下了十幾萬的外債。在醫(yī)院照顧公公的時候,婆婆為了省錢,連三塊錢一天的陪床費都舍不得花,整整睡了三年椅子,把醫(yī)院的兩把木椅拼起來當作床。照顧到心酸無助之時,就沖病床上的公公發(fā)火:“老陳,我嫁給你,一輩子都沒享過福,還要日日夜夜照顧你。”公公聽了,說了一句:“那下次你生病的時候,我照顧你嘛。”聽了這話,婆婆忍住眼淚,說:“算了,我也不要你照顧了。只要你好起來,還是我照顧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