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發(fā)現(xiàn),初中生家長大多正處于多事之秋的“中年危機”階段,面臨健康、事業(yè)、婚姻、子女和社會支持的多重挑戰(zhàn)。當“中年期遇上青春期”時,很多家庭進入一個互相之間不了解、不明白、不交流的階段,親子沖較多,很多家長會用“叛逆、早戀、不好溝通、另類”等詞匯來描述青春期的孩子。實際上,青春期雖然充滿“暴風雨”,卻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可怕——問題頻現(xiàn)但并未對親子關系造成破壞性影響,沖加劇但并未降低親和程度。
問:家長仍然是孩子唯一的“重要他人”?
初中生已逐漸將同伴作為重要的情感依戀對象
正式步入社會之前,青少年“發(fā)展最迅猛的社會性需要是受人尊重的需要、友誼的需要和交往的需要”,他們開始疏遠成年人而對同伴傾注越來越多的感情,同時萌生了與異性往的強烈欲望,男女生之間的接觸顯著增加。這種在同伴群體中培養(yǎng)起來的互動能力,為今后他們進入社會形成正常的人際關系提供了心理準備。
調查發(fā)現(xiàn),同伴是初中生課余時間玩樂、傾訴和分享秘密的首選對象,高達55.54%的初中生更愿意向“朋友、同學”傾訴心事,選擇“母親”的僅為14.34%,而選擇“父親”的僅占3.44%。這預示著初中生已逐漸將同伴作為重要的情感依戀對象,家長已不再是孩子唯一的“重要他人”。
因此,家長需要認同并接納自己的權威逐漸降低的現(xiàn)實,適度放手,支持并幫助子女拓展交往范圍。
問:孩子不開心時希望家長趕快“救火”?
初中生更希望父母將自己視為獨立個體
調查發(fā)現(xiàn),超八成家長和學生均認為親子間不同程度地存在沖,初三時沖達到最高水平。沖主要集中在學習、交友、花錢、隱私、偶像崇拜等“個人選擇”方面,其中女生更易與父母發(fā)生正面沖,母親更易和子女發(fā)生沖。50.39%的初中生認為“和父母溝通中最大的困難”是父母不能理解我。
有意思的是,當初中生面臨心理壓力或負面情緒時,并不希望父母第一時間“伸出援手”,而更希望父母將自己視為獨立個體,給自己獨立思考和獨立解決的機會。但52.91%的家長第一時間做得最多的是“耐心開導”,讓孩子自己消化的僅為18.13%。
可見造成青春期親子間溝通困難的并非時間因素,而是賴通方式。
初中很多男人上過我了 把兩個13歲的初中生騙到家里
問:異性*交往就會導致“早戀”?
家長并不了解異性友誼對于孩子成長的影響
異性往是青春期孩子的正常心理需求,48.32%的初中生表示“很愿意”結交異性朋友,而46.34%的家長擔心子女“學業(yè)受影響”,還有40.37%的家長擔心子女“染上不良習氣”,擔心子女“身體受傷害”和“情感受傷害”的分別僅占6.76%和6.52%?梢姡议L更關注和擔憂孩子學業(yè)受影響等現(xiàn)實因素,對孩子身心健康的關注遠遠不夠,更沒有看到異性往對孩子練習相處親密關系,建立積極、健康的愛情觀、婚姻觀的重要價值。
由于對青春期異性往的意義缺乏充分認識,不少家長處于高度戒備、過敏狀態(tài),24.03%的家長“通常不會同意”,有的甚至給孩子貼上“早戀”的標簽。說明家長并不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發(fā)展特點,以及異性友誼對于孩子成長的影響。
問:家長知道子女的學業(yè)和情感的真正需求?
初中生自主學習的意愿更強烈,較抵觸家長過度關注與關心
調查發(fā)現(xiàn),47.39%的學生認為家長給的學習壓力較大(比如父母期望高、父母管得更嚴),而家長受教育程度越高,越注重培養(yǎng)子女的學習能力、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習慣,他們的子女在學習上自主性更強,學習動機也更偏重內部因素,感受到的學習壓力相對越小。
小學生需要“保姆式”學習指導,而初中生自主學習的意愿更強烈,較抵觸家長的過度關注與關心。高達63.21%的初中生希望“得到家長的鼓勵和肯定”,18.29%的學生希望能自己管理學習,希望家長買學習資料或報班、輔導功課的僅分別為3.96%和5.59%。但30.44%的家長喜歡督促孩子學習,21.25%的家長買學習資料或報輔導班?梢娂议L未能發(fā)現(xiàn)孩子在學業(yè)和情感上的真正需求,做得最多的恰恰與孩子的期望相反,導致親子雙方的供求偏差,勢必引發(fā)親子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