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人有時候只想獨自靜靜的呆一會,悲傷也成享受。
4、我甚至現在就能清楚的看見,一旦有一天我不得不長久地離開它,我會怎樣的想念它,我會怎樣想念它并且夢見它,我會怎樣因為不敢想念它而夢也夢不到它。
5、先別去死,再試著活一活看。孤獨的心必是充盈的心,充盈得要流溢出來要沖涌出去,便渴望有人呼應他、收留他、理解他。
6、心靈間的呼喚與呼應、投奔與收留、坦露與理解,那便是心靈解放的號音,是和平的盛典是愛的狂歡。那才是纜獨的擺脫,是心靈享有自由的時刻。
7、人真正的名字叫作:欲望。
8、人的命就像這琴弦,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就夠了。
3個人評價
史鐵生是一個生命的奇跡,在漫長的輪椅生涯里至強至尊,一座文學的高峰,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當代精神的高度,一種千萬人心痛的溫暖,讓人們在瞬息中觸摸永恒,在微粒中進入廣遠,在艱難和痛苦中卻打心眼里寬厚地微笑史鐵生完成了許多身體正常的人都做不到的事,他對于人的命運和現實生活的沖突,沒有停留在表面進行思考,而是去拷問存在的意義。
史鐵生絕對是新時期中國最優(yōu)秀的作家之一,他不是通過作品傳達思想,而是引導讀者自己探索生命的意義
史鐵生當然是優(yōu)秀的。因為他是個殘疾人,所以他的作品中有別的作家所沒有的一股靜氣。史鐵生的作品過于關注生死、宗教、信仰等問題,有人對這一點持保留意見,但我覺得他的思想是有深度的。
4個人家庭
史鐵生父親是史耀琛,在東北地區(qū)工作,母親在北京林業(yè)大學工作。兩人育有史鐵生和史嵐。
史鐵生妻子是陳希米,1961年出生,1982年西北大學數學系畢業(yè),1989年與史鐵生結婚。后成為出版社編輯,在2012年創(chuàng)作了散文集《讓死活下去》,表達對史鐵生的懷念。
5軼事
鐵生原來住在前永康胡同深處,出行不便,由街道出面就阿給調劑到臨街的平房,緊挨著雍和宮,一出門就可以看到北面的地壇公園南門。那時鐵生已負盛名,雖然門前貼有祈求照顧、委婉拒絕的告示,但仍阻擋不了外界的一批批訪客。有時我去時,發(fā)現狹窄的屋里先后來了兩三撥客人,鐵生是笑臉相迎,但心中的懊惱想必是不小的。他曾說:“有的人不請自來,來了就長時間說話,讓我很無奈。我是個身體有病的人,有時需要自己處理一些私事,就是沒辦法騰空兒。”
他就經常逃到相鄰的地壇躲一個清靜,帶幾本報刊,搖著小輪椅長驅直入,在地壇東南角的大柏樹下悠然閱讀。我觀察過,他讀書很雜,刊物寄的,文友送的,文學歷史政治哲學諸多門類,他都信手一讀。一根煙分幾個時段抽,讀到安神處就順手在輪椅車鋁管上把煙掐了,一不留神又把殘煙點著。他愛從樹隙中看藍天,斜著腦袋瞇著眼想著什么。那時地壇公園還不收門票,看上去像是無人管理的野地,許多路人借著公園抄近路,有的騎自行車一陣風似地穿行而過,留下一串串清脆的鈴聲。像鐵生這樣神情安詳、耽迷深思的讀書樣子,而且還長時間保持這樣姿態(tài),在地壇中還屬少見。
鐵生喜歡北京人藝的話劇,只要身體條件允許,他都會滿心歡喜地前往劇場。有幾次,我在劇場內見到他,他都是提前做好各項準備的樣子,首先是要保證當日中午睡上好覺,下午堅決拒絕朋友來訪或再三說明,盡力減短交談時間,以儲備晚間看戲的精力?磻驎r,輪椅車旁掛著一個水壺,著裝也是少有的利落整齊。未等開演,他就焦急地搖著車開到第一排側邊,恭恭敬敬地守候著鈴聲響起。
鐵生平時愛吃涮羊肉、醬肉,素喜大白菜。八十年代末時北京城區(qū)還實行每戶分配大白菜制,秋冬之際家家戶戶都要拿著小本登記劃勾,按戶口分片,在街邊排著隊買百十斤白菜,取回家后在屋外晾曬,以備全家冬天吃用。有幾年,都是我與史老伯一起前往,排著長隊,緩慢前行,有時斷了菜源,還得等候下一趟運菜車。史老伯不愛說話,鄰居會問鐵生的近況,他就說:“還行,還在寫東西。”買了白菜后碼放在平板車上,由男售貨員飛快地蹬著送回家去。鐵生總笑瞇瞇地在院子門口迎接,有時還能順手幫助接送幾棵。院子里都是來來往往搬運白菜的人,鐵生與鄰居大聲地搭話,議論著今年白菜的成色好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