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字伯約,天水人氏,早年在曹魏的朝廷里就職,在平叛羌、戎之亂時,(隨便說一下,羌、戎當時的少數(shù)民族只需三國之一國中邊境幾郡就可鎮(zhèn)-壓,可見之后的五胡亂華完全是司馬家八王之亂自相殘殺的結果。)戰(zhàn)功積累至中郎。之后在諸葛亮北伐時,他和天水太守一起出行抵抗,沒想到當時太守聞蜀軍到來諸縣響應,開始疑神疑鬼,懷疑姜維他們會對自己不利,然后就跑回上邽,姜維他們一看,跟著追去,到了上邽,自然表白了一番,但是太守不相信,姜維又跑到其他地方去,估計那地方的守將也得到了天水太守的通告,以為姜維是叛徒,也不接納他。跑來跑去,魏國不相信他,姜維沒辦法這才投降了諸葛亮。
這里有一個大疑團,為什么太守懷疑姜維,不會是無緣無故的,但是姜維那時的舉動也不象是已經(jīng)投靠蜀漢的人,所以之后三國演義里就利用這謎團,把這件事安排成諸葛亮設計陷害姜維,不過從史實上看不太象,假如諸葛亮真這樣做,姜維一定心里有塊疙瘩,所以這樣看估計還是天水太守太多疑,白送給蜀漢一員大將。正因為是曹魏不納姜維,再加上蜀漢一般被認為是三國正統(tǒng)的緣故,所以姜維的投降蜀漢的舉動并沒有被世人唾棄。
諸葛亮這次北伐因為街亭之敗功告垂成,但是他對于姜維卻是很器重,“亮辟維為倉曹掾,加奉義將軍,封當陽亭侯,時年二十七。”又推薦給自己已經(jīng)選好的接-班人蔣琬等人,還引見給后主。對一個年輕的叛將如此垂青,可見姜維確實有過人之處,而諸葛亮的垂青,也讓姜維一下就從曹魏的地方小將一下成為蜀漢中樞的一份子,之后的蜀漢政權都是在諸葛亮以及他所重用的人才掌握之中,而姜維之后就漸漸成為了蜀漢的頂梁柱,而且一心忠于蜀漢,早年效力的曹魏已經(jīng)成為他致力討伐的對象。
不過在諸葛亮死前,因為他的光輝過甚,姜維并沒有得到過多的表現(xiàn)機會,雖然他的官已經(jīng)升遷到中監(jiān)軍、征西將軍。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因為諸葛亮的光輝太巨,我們有時看三國演義的話常常會看到諸葛亮命喪五丈原就看不下去了,(有時看到劉備曹操死就看不下去也有)所以諸葛亮死后的三國和諸葛亮死前的三國受到的關注完全不同,所以我們對前三國時代的人物常常是耳熟能詳,但是后三國時代,知道的人就遠遠不及前三國時代了,而其實后三國時代那些大將謀士的實力完全不亞于前三國時代。
話回到姜維身上,姜維在諸葛亮死后,并不是馬上就掌握兵權的,先是蔣琬后是費祎主持朝政,這期間,姜維一直作為軍事主將,在漢中西北一帶作戰(zhàn),積功甚巨,當為蔣琬費祎之下第一人。蔣琬費祎死后,他升任為大將軍,已經(jīng)掌握了蜀漢軍務大權,由曹魏一小吏成為蜀漢大將軍,蜀漢對其確實不薄,而姜維對蜀漢也是盡忠職守,忠心耿耿。說到這里來個小插曲,大家不知還記得有夏侯霸這個人嗎?他是夏侯淵之子,老爸被蜀漢人殺了,他對蜀漢自然是深惡痛絕,之后還在蜀**曹魏的前線作戰(zhàn),和姜維還直接作過敵人。不過司馬家奪權之后,要夏侯霸和他侄子征西將軍夏侯玄回京,因為夏侯家和曹家關系密切,這樣做自然是要鏟除夏侯家的勢力了,結果夏侯玄回去了,夏侯霸越想越害怕。(他想的還真對,夏侯玄回去不久就被殺了,這樣還不如和夏侯霸去蜀漢。)跑到和自己有殺父之仇的蜀漢那里去了,去蜀漢那還是因為夏侯霸有一族妹在撿柴時被張飛搶去做媳婦了。(看來這族妹沒受到夏侯家什么好處啊,居然要去撿柴,還撿到敵人地盤那,真懷疑是去做內(nèi)奸的,不過張飛搶撿柴的做媳婦,這個MM一定很漂亮了,要知道史實上的張飛可是會一手好書法擅長美人畫的白面將軍啊。)后來張飛這媳婦生了兩姐妹,姐妹花都給劉禪做老婆了。(有一手,不過這樣也算是親上加親了。)于是夏侯霸就和蜀漢牽涉上了關系,雖然這關系比較復雜,但是也是好事啊。夏侯霸就跑去了,不過好象還迷路,最后到處問路,后主劉禪得知這事,派人把他接回來。(蜀漢對降將一直不錯啊,一位姜維做了大將軍,另一位夏侯霸還特地去接,要知道夏侯霸幾年前還是對手,殺了蜀漢不少人呢。)接回來后,后主安撫他,還叫自己的兒子叫夏侯霸叔公,之后還任用夏侯霸為將,升到車騎將軍,在北伐時還立過不少大功。(這下好,當年的仇敵夏侯家和劉家合起來打司馬家了。)不過夏侯霸和姜維也不同,姜維是早早就投降了,多年來一步步打上來的,在蜀國的威信很高,大家已經(jīng)當他是蜀漢的人了,姜維也是這樣想,而夏侯霸多年一直和蜀漢打仗,一下投奔過來總有點別扭。(不過也許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那時的將軍之間很有名士風度,鐘會就很欣賞姜維,羊枯陸抗兩人也有君子之交。)不過夏侯霸本身就是魏國高級將領,他投奔總是一件好事,至少可以讓蜀漢更加了解魏國的事情。(當年信息不發(fā)達,蜀漢派的間諜再多,也不能知道魏國的軍情,有了夏侯霸就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