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這個動機從他們記載鑒真行跡的典籍《唐大和尚東征傳》書名中就可以看出端倪,所謂“東征”,并不是說鑒真率領著一票唐軍打到日本去了,這里的“征”有“正”之意,是說鑒真的到來讓風氣為之一正。這么一說,鑒真東渡對日本來說跟今天的“中央巡視組”有一拼,是到日本“整風”去了。
鑒真的奇幻漂流
鑒真的信念很堅定,但困難也很大。事實上,在鑒真決定東渡日本后,他率領的一行人先后五次嘗試都以失敗告終。原因倒不是唐朝這邊管得嚴,而是各種意外事件。
第一次是因為內(nèi)訌:鑒真一位弟子道航取笑師弟如海說,你學問不夠,去了日本也教不了人家啥。如海心眼小,就去官府告發(fā)了師父一行,于是第一次嘗試就黃了。
從第一次東渡失敗的過程不難看出,在唐朝,“不許偷渡”這條法令其實處于民不告官不究的狀態(tài)。鑒真如果跟玄奘一樣,出發(fā)時名不見經(jīng)傳,興許一次就走成了,但由于鑒真是個名人,有點小動作總有人告發(fā),所以這種半吊子監(jiān)督后來又擋住了鑒真的兩次東渡打算。所謂鑒真六次東渡,真正成行的只有三次,不過,即便真正出了海,也不能保證你就能到日本。當時航海技術不行,風暴一來,船能去哪兒基本上就全憑感覺走了。鑒真兩次出海遇到風暴,上演“奇幻漂流”。在第二次和第五次東渡中,鑒真一次漂到了寧波,另一次漂到了海南島。
一晃十二年過去了,當年跟著鑒真的弟子們走的走、死的死,連當初邀請鑒真東渡的兩位日本僧人都先后離去,鑒真自己也在第五次東渡失敗后失明了。然而,遭受如此蹉跎的鑒真卻發(fā)誓:“不至日本國,本愿不遂”,鐵了心和此事耗上了。
另一方面,鑒真先后五次“偷渡”,終于驚動了唐朝中央zf,日本一看暗著挖墻腳不行,干脆直接向唐朝要人。大唐王朝倒也開明,表示此事好說。運作此事的是我們的老熟人,“海龜”吉備真?zhèn)浜退粼谥袊挠H密戰(zhàn)友晁衡。然而,就在鑒真即將成行之際,事情又節(jié)外生枝——唐玄宗那邊突然不放人了。
唐玄宗李隆基一看日本要傳佛法,當即表示可以買一送一,把自己很崇尚的道教也傳到日本去。他哪里知道日本已經(jīng)被一個佛教折騰得連租稅都快收不上來了,所以當日本拒絕這項提議時,唐玄宗大惑不解,進而惱羞成怒,決定教訓一下日本,點名不讓鑒真走了。
不過,唐玄宗旨意下來時,鑒真那邊已經(jīng)快登船了。所以在吉備真?zhèn)涞陌酉?鑒真第六次“偷渡”終于成功。

鑒真帶給日本的“文化大躍進”
鑒真到達日本之后的歷史,見諸日本史料之中。在日本人筆下,這位大和尚簡直是半仙式的存在。
據(jù)記載,從難波到奈良京的路上,鑒真的腳基本上就沒沾過地上的泥——蜂擁而來的日本信眾幾乎將鑒真抬著迎入了奈良京。未入京城,親王、宰相、右大臣、大納言以及以下百余名官員就已在路邊迎候,當時在位的孝謙天皇和已然退位的圣武上皇則在皇宮內(nèi)設宴迎接。而鑒真本人更是出場就展現(xiàn)“神跡”,當時日本最為崇佛的光明皇太后病重,日本國內(nèi)名醫(yī)久治不愈,鑒真到場后,只用一帖藥就治好了皇太后的病。
當然,有一點懷疑精神的人不難看出,這是日本人在有意造神。這也難怪,天皇請鑒真來日本,本就是讓他來“整風”的。不搞點“鑒真崇拜”怎么行。果然,鑒真到后沒幾個月,天皇就下圣旨:“自今以后,受戒傳律,一任大和尚(指鑒真)。”將日本國內(nèi)佛教僧眾的“審批權”全權委托給了鑒真。在鑒真的幫助下,一度放浪形骸的日本佛教總算又規(guī)矩點了。
不過,如果非說鑒真的到來讓日本佛教面貌煥然一新,其實我是存疑的,證據(jù)是日本和尚從那以后依然保留著喝酒吃肉、娶妻生子的習慣,直到現(xiàn)在。事實上,鑒真給日本帶來的最大影響其實是一次文化大躍進。跟隨鑒真而去的工匠提升了日本的建筑、雕刻等工藝,唐招提寺就是在這些人的設計監(jiān)督下建造的,直到今天,它仍然聳立在奈良城內(nèi),被譽為整個奈良時代最大最美的建筑。醫(yī)學方面,醫(yī)學修養(yǎng)極高的鑒真將帶去的醫(yī)術集結(jié)成書《鑒上人秘方》,這本醫(yī)書一直被日本人用到明治維新西醫(yī)傳入以前。在書法上,鑒真還帶去了數(shù)十卷中國書法名家的真跡,其中王羲之的《喪亂帖》被作為見面禮獻給了日本天皇,至今仍被收藏于日本皇居,是日本皇居的鎮(zhèn)館之寶。